撷取生活的珍珠——《白菜素面》读后
2025-01-17 09:59:10

■韩月琴
洁白的纸张、素雅的封面,刚翻开《白菜素面》一书时,我很好奇:如此简单朴素的书名背后,蕴含着什么样的深意呢?读完这本书,我豁然开朗:如果生活是无边无际的大海,那么这一篇篇散文就是一个个五彩斑斓的贝壳,里面蕴藏着闪闪发光的珍珠——那是作者对生活最大的敬意和深情!
《白菜素面》是一部彰显大爱的作品。在这部作品里,作者写亲人、写土地、写村庄和村庄里的人。在她的笔下,怀揣一腔文学创作热情的父亲为了养活子女毅然放弃了梦想,抹开脸面去走街串巷换碗儿挣生活费。在她的笔下,小时候体弱多病的弟弟长大后凭借一己之力在北京安家立足,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成为全家人的骄傲;在她的笔下,虽然没有独属于母亲的文字,但是在《盼麦假》《弟妹》《年味儿》里,我读到了勤劳、坚强、节俭、爱子女胜过爱自己的母亲形象。人们常说,言为心声。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我读出了大爱。她不仅关注着身边的挚爱亲朋,还关注着生她养她的村子以及村里那些善良质朴的人们。在这部作品里,作者倾注了她对那片土地深深的爱。
《白菜素面》是一部有思想深度的作品。我读这本书的时候,手边随时放着一本笔记,这并不是说我的习惯有多好,而是这本书真真切切打动了我,让我总想记录一下里面有价值的内容。在我看来,这部作品里的文章有一种特别的韵味,那灵动清澈的文字似山涧潺潺的溪流顺着山坡缓缓而下,又似山顶的清风迎着阳光拂过绿叶徐徐吹到山脚。不论哪一篇,总能让人在温婉的叙述中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和思考。比如在《年味儿》里,作者写她第一次带着母亲逛完超市回到家,母亲对弟弟说了这样一番话:“你姐带我去超市的时候,我见你姐只顾一样一样地拿,也不给人家钱。我不知道是咋回事,也不敢问,一直担心人家会把你姐当小偷抓了……”弟弟一听,笑得不行。读到此处,我鼻子一酸,当即落下泪来。虽然不是我的母亲,但是天下母亲的心思都是一样的,第一次逛超市的母亲见女儿一样一样拿东西而没有付钱,不懂又不敢问,那种小心翼翼、那种默默担心,不是母亲最深的爱吗?在《被打翻的餐桌》里,结尾是这样写的:“人生或长或短,一路走来,谁没有遇到过几次被打翻的餐桌?而能重新把狼藉一片整理起来的,唯有爱。有了爱,我们就能把自己的心放在最宽处。心里面宽敞,也就容得下生活里的风雨飘摇了。”作者由别人家对待打翻的餐桌的态度,想到自己的父母为了弟弟的健康与命运抗争,想到唯有爱才能让心里面宽敞,才能从容应对生活里的风雨。可见,从小被爱浸润着的作者内心是宽敞的,所以她才能写出这样富含哲理的话来。
《白菜素面》是一部“没有”写作技巧的作品。作为语文老师,我平时在给学生讲写作方法的时候,总是会不厌其烦地讲怎样开头、怎样结尾、怎样过渡、怎样首尾呼应、怎样承前启后……但读这本书的时候,想想自己平时写文章总会有意无意地被所谓的技巧牵绊,苦苦思索该怎样谋篇布局才合理,我有些惭愧了。这本书里的文章似乎没有刻意使用写作技巧,但读起来给人一种格外亲切的感觉,就像在讲故事,娓娓道来。比如在《老家》一文中,作者这样写:“老家是啥?是我想摘指甲花,错过了这家门前的一簇,不用再折回去,往前走,一定还会有别家门前一丛指甲花在盛开。我可以随时停下来,摘一把就跑,完全不用担心会挨骂。”读完这一段内容,我不由笑了,因为我的老家也在农村,我也有这样的感受,而我却从来没有这样诠释过老家。我暗暗佩服作者的写作本领。因为我也曾多次写过这类文章,但我往往不是按季节顺序记述就是按工作、家庭等分类叙述。不记得是谁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没有技巧就是最好的技巧。”《白菜素面》会不会是已经运用了最好的技巧,而我尚未察觉?
作者在后记的结尾里说:“《白菜素面》,谨表达我对母亲的爱和敬意。致敬千万个和母亲一样的女性。”白菜素面,看似平平常常,却包含了母亲全部的爱,这爱是伟大的!《白菜素面》看似普普通通,却暗含着作者对母亲、对生活最大的敬意和深情,那是作者倾心撷取的生活的珍珠!
校对 刘亚杰
统筹 周鹤琦
审读 李玉冰
撷取生活的珍珠——《白菜素面》读后
2025-01-17 09:59:10

■韩月琴
洁白的纸张、素雅的封面,刚翻开《白菜素面》一书时,我很好奇:如此简单朴素的书名背后,蕴含着什么样的深意呢?读完这本书,我豁然开朗:如果生活是无边无际的大海,那么这一篇篇散文就是一个个五彩斑斓的贝壳,里面蕴藏着闪闪发光的珍珠——那是作者对生活最大的敬意和深情!
《白菜素面》是一部彰显大爱的作品。在这部作品里,作者写亲人、写土地、写村庄和村庄里的人。在她的笔下,怀揣一腔文学创作热情的父亲为了养活子女毅然放弃了梦想,抹开脸面去走街串巷换碗儿挣生活费。在她的笔下,小时候体弱多病的弟弟长大后凭借一己之力在北京安家立足,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成为全家人的骄傲;在她的笔下,虽然没有独属于母亲的文字,但是在《盼麦假》《弟妹》《年味儿》里,我读到了勤劳、坚强、节俭、爱子女胜过爱自己的母亲形象。人们常说,言为心声。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我读出了大爱。她不仅关注着身边的挚爱亲朋,还关注着生她养她的村子以及村里那些善良质朴的人们。在这部作品里,作者倾注了她对那片土地深深的爱。
《白菜素面》是一部有思想深度的作品。我读这本书的时候,手边随时放着一本笔记,这并不是说我的习惯有多好,而是这本书真真切切打动了我,让我总想记录一下里面有价值的内容。在我看来,这部作品里的文章有一种特别的韵味,那灵动清澈的文字似山涧潺潺的溪流顺着山坡缓缓而下,又似山顶的清风迎着阳光拂过绿叶徐徐吹到山脚。不论哪一篇,总能让人在温婉的叙述中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和思考。比如在《年味儿》里,作者写她第一次带着母亲逛完超市回到家,母亲对弟弟说了这样一番话:“你姐带我去超市的时候,我见你姐只顾一样一样地拿,也不给人家钱。我不知道是咋回事,也不敢问,一直担心人家会把你姐当小偷抓了……”弟弟一听,笑得不行。读到此处,我鼻子一酸,当即落下泪来。虽然不是我的母亲,但是天下母亲的心思都是一样的,第一次逛超市的母亲见女儿一样一样拿东西而没有付钱,不懂又不敢问,那种小心翼翼、那种默默担心,不是母亲最深的爱吗?在《被打翻的餐桌》里,结尾是这样写的:“人生或长或短,一路走来,谁没有遇到过几次被打翻的餐桌?而能重新把狼藉一片整理起来的,唯有爱。有了爱,我们就能把自己的心放在最宽处。心里面宽敞,也就容得下生活里的风雨飘摇了。”作者由别人家对待打翻的餐桌的态度,想到自己的父母为了弟弟的健康与命运抗争,想到唯有爱才能让心里面宽敞,才能从容应对生活里的风雨。可见,从小被爱浸润着的作者内心是宽敞的,所以她才能写出这样富含哲理的话来。
《白菜素面》是一部“没有”写作技巧的作品。作为语文老师,我平时在给学生讲写作方法的时候,总是会不厌其烦地讲怎样开头、怎样结尾、怎样过渡、怎样首尾呼应、怎样承前启后……但读这本书的时候,想想自己平时写文章总会有意无意地被所谓的技巧牵绊,苦苦思索该怎样谋篇布局才合理,我有些惭愧了。这本书里的文章似乎没有刻意使用写作技巧,但读起来给人一种格外亲切的感觉,就像在讲故事,娓娓道来。比如在《老家》一文中,作者这样写:“老家是啥?是我想摘指甲花,错过了这家门前的一簇,不用再折回去,往前走,一定还会有别家门前一丛指甲花在盛开。我可以随时停下来,摘一把就跑,完全不用担心会挨骂。”读完这一段内容,我不由笑了,因为我的老家也在农村,我也有这样的感受,而我却从来没有这样诠释过老家。我暗暗佩服作者的写作本领。因为我也曾多次写过这类文章,但我往往不是按季节顺序记述就是按工作、家庭等分类叙述。不记得是谁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没有技巧就是最好的技巧。”《白菜素面》会不会是已经运用了最好的技巧,而我尚未察觉?
作者在后记的结尾里说:“《白菜素面》,谨表达我对母亲的爱和敬意。致敬千万个和母亲一样的女性。”白菜素面,看似平平常常,却包含了母亲全部的爱,这爱是伟大的!《白菜素面》看似普普通通,却暗含着作者对母亲、对生活最大的敬意和深情,那是作者倾心撷取的生活的珍珠!
校对 刘亚杰
统筹 周鹤琦
审读 李玉冰
编辑:许璐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