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市源汇区:探索妇联工作新模式 助推基层治理高效能
2025-05-16 10:29:47
“孩子们寒暑假无人看护怎么办?有急事,无人接送孩子怎么办?”在源汇区老街街道新华街社区“妇女议事板凳会”上,社区干部、议事会成员及居民代表围坐一起,针对社区热点难点问题建言献策。经讨论,一支“共享奶奶”志愿服务队应运而生,由退休干部、老党员、退休教师、法律顾问等组成,为辖区青少年开展专题讲座、心理辅导、法律维权、作业辅导、孩子接送等活动,受到居民广泛好评。
这是源汇区妇联鼓励妇女积极为社区治理建言献策,参与基层治理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源汇区妇联立足职能定位,积极推行“17668”工作法,探索具有妇联特色的基层高效能治理新路径。
党建引领,筑牢基层治理“主心骨”。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核心,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妇联工作中的引领作用,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优势。通过党建带妇建,引导各级妇联组织紧紧围绕全区中心工作,找准服务基层治理的切入点和着力点,确保妇联工作始终与全区中心工作同频共振、同向发力,为基层治理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
聚焦七项工作,服务群众“零距离”。围绕婚姻家庭矛盾调解、妇儿维权、妇女创业就业等7项重点工作内容,精准对接妇女儿童和家庭需求。在婚姻家庭矛盾调解方面,建立专业调解队伍,及时化解家庭矛盾纠纷,维护家庭和谐稳定;在妇儿维权方面,开通12388维权热线,组建专业律师团队,提供法律援助和心理疏导,切实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在妇女就业创业方面,通过举办电商、编织、家政、手工等各类订单式技能培训班和招聘会,为妇女提供就业创业机会,助力实现自我价值;在困境妇儿帮扶方面,持续推进“爱心妈妈结对关爱”服务及困境儿童关爱帮扶行动……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工作举措,让妇女群众感受到妇联组织的温暖与关怀,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落实“6必访”,架起党群“连心桥”。坚持“6必访”工作原则,即对留守妇女儿童家庭、空巢老人家庭、贫困女党员家庭、女企业家家庭、贫困两癌患者家庭、贫困学生家庭进行定期走访。通过入户走访,深入了解家庭实际困难,建立需求台账,整合各方资源,为困难家庭提供精准帮扶。同时,在走访过程中,倾听群众心声,收集意见建议,及时将群众诉求转化为工作方向,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凝聚“6类人群”,激发治理“新动能”。妇联主席、妇联执委、妇联专干、女网格员、巾帼志愿者、业委会(物业人员)6类人群+N个主体共同构成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充分发挥6类人群的优势和作用,通过开展培训、搭建平台、组织活动等方式,提升其服务能力和参与意识。在社区治理中,女网格员深入网格排查隐患、调解纠纷;巾帼志愿者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关爱弱势群体;业委会(物业人员)与妇联组织密切配合,共同解决小区环境整治、物业管理等问题,形成了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基层治理的良好局面。
推行“8步议事法”,共绘治理“同心圆”。推行“8步议事法”,开放“说事”,创新设立妇女线下议事角、线上议事厅、流动议事点,方便妇女群众表达意见和诉求;开展“妇女需求大走访大调研”活动,议事会成员真诚“听事”,通过问卷调查、深入座谈、实地走访,认真倾听妇女群众需求和问题,为工作提供依据;推行“金点子”征集活动,鼓励妇女为社区治理建言献策,组织妇女群众民主“议事”,广纳智慧,共同讨论解决方案;对问题分类“谋事”,对问题分类梳理,制定具体解决措施和计划;明确责任分工,将各项任务落实到具体部门和个人,明责“干事”,确保措施有效落实;鼓励妇女积极“参事”,参与基层治理工作,让其在社区建设、公共事务管理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建立监督机制,公开“评事”,接受妇女群众监督评价;对议事结果执行情况跟踪监督,监督“竣事”,确保问题彻底解决。“8步议事法”让妇女群众真正成为基层治理的参与者、决策者和受益者,实现了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下一步将持续推动‘17668’议事模式,聚焦妇女儿童需求,整合多方资源,跟踪反馈议题落实情况,将议事‘成效指数’切实转化为妇女儿童‘幸福指数’,为基层治理贡献更多巾帼智慧与力量。”源汇区妇联主席杨晓杰说道。(岳世玉 李晶)
漯河市源汇区:探索妇联工作新模式 助推基层治理高效能
2025-05-16 10:29:47
“孩子们寒暑假无人看护怎么办?有急事,无人接送孩子怎么办?”在源汇区老街街道新华街社区“妇女议事板凳会”上,社区干部、议事会成员及居民代表围坐一起,针对社区热点难点问题建言献策。经讨论,一支“共享奶奶”志愿服务队应运而生,由退休干部、老党员、退休教师、法律顾问等组成,为辖区青少年开展专题讲座、心理辅导、法律维权、作业辅导、孩子接送等活动,受到居民广泛好评。
这是源汇区妇联鼓励妇女积极为社区治理建言献策,参与基层治理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源汇区妇联立足职能定位,积极推行“17668”工作法,探索具有妇联特色的基层高效能治理新路径。
党建引领,筑牢基层治理“主心骨”。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核心,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妇联工作中的引领作用,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优势。通过党建带妇建,引导各级妇联组织紧紧围绕全区中心工作,找准服务基层治理的切入点和着力点,确保妇联工作始终与全区中心工作同频共振、同向发力,为基层治理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
聚焦七项工作,服务群众“零距离”。围绕婚姻家庭矛盾调解、妇儿维权、妇女创业就业等7项重点工作内容,精准对接妇女儿童和家庭需求。在婚姻家庭矛盾调解方面,建立专业调解队伍,及时化解家庭矛盾纠纷,维护家庭和谐稳定;在妇儿维权方面,开通12388维权热线,组建专业律师团队,提供法律援助和心理疏导,切实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在妇女就业创业方面,通过举办电商、编织、家政、手工等各类订单式技能培训班和招聘会,为妇女提供就业创业机会,助力实现自我价值;在困境妇儿帮扶方面,持续推进“爱心妈妈结对关爱”服务及困境儿童关爱帮扶行动……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工作举措,让妇女群众感受到妇联组织的温暖与关怀,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落实“6必访”,架起党群“连心桥”。坚持“6必访”工作原则,即对留守妇女儿童家庭、空巢老人家庭、贫困女党员家庭、女企业家家庭、贫困两癌患者家庭、贫困学生家庭进行定期走访。通过入户走访,深入了解家庭实际困难,建立需求台账,整合各方资源,为困难家庭提供精准帮扶。同时,在走访过程中,倾听群众心声,收集意见建议,及时将群众诉求转化为工作方向,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凝聚“6类人群”,激发治理“新动能”。妇联主席、妇联执委、妇联专干、女网格员、巾帼志愿者、业委会(物业人员)6类人群+N个主体共同构成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充分发挥6类人群的优势和作用,通过开展培训、搭建平台、组织活动等方式,提升其服务能力和参与意识。在社区治理中,女网格员深入网格排查隐患、调解纠纷;巾帼志愿者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关爱弱势群体;业委会(物业人员)与妇联组织密切配合,共同解决小区环境整治、物业管理等问题,形成了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基层治理的良好局面。
推行“8步议事法”,共绘治理“同心圆”。推行“8步议事法”,开放“说事”,创新设立妇女线下议事角、线上议事厅、流动议事点,方便妇女群众表达意见和诉求;开展“妇女需求大走访大调研”活动,议事会成员真诚“听事”,通过问卷调查、深入座谈、实地走访,认真倾听妇女群众需求和问题,为工作提供依据;推行“金点子”征集活动,鼓励妇女为社区治理建言献策,组织妇女群众民主“议事”,广纳智慧,共同讨论解决方案;对问题分类“谋事”,对问题分类梳理,制定具体解决措施和计划;明确责任分工,将各项任务落实到具体部门和个人,明责“干事”,确保措施有效落实;鼓励妇女积极“参事”,参与基层治理工作,让其在社区建设、公共事务管理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建立监督机制,公开“评事”,接受妇女群众监督评价;对议事结果执行情况跟踪监督,监督“竣事”,确保问题彻底解决。“8步议事法”让妇女群众真正成为基层治理的参与者、决策者和受益者,实现了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下一步将持续推动‘17668’议事模式,聚焦妇女儿童需求,整合多方资源,跟踪反馈议题落实情况,将议事‘成效指数’切实转化为妇女儿童‘幸福指数’,为基层治理贡献更多巾帼智慧与力量。”源汇区妇联主席杨晓杰说道。(岳世玉 李晶)
编辑:张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