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名城网

非遗传承 漯在其中 | 小小面团塑万象 花样演绎“潮”出圈

1751245424136.png

1751245561862.png

6月28日上午11点,西城区万达广场一楼人头攒动、欢声笑语,一场以“非遗传承 漯在其中”为主题的非遗文化盛宴拉开帷幕。漯河市首届非遗展演年活动六月主题“国潮端午”第四场展演在热烈的氛围中精彩上演。非遗面塑传承人用灵巧的双手将面团制作成各种精美的造型,将传统非遗技艺与现代国潮元素巧妙融合,为市民带来了一场沉浸式的文化体验。

首场表演《传承新韵》由来自漯河技师学院的面塑传承人潘甜甜带来。只见她对一个个普通的面团进行捏、搓、揉、刻。不一会儿,孙悟空、嫦娥等经典形象便出现在眼前。“面塑不仅是技艺,还是讲故事的艺术。”潘甜甜在采访中坦言,她希望通过现代审美与传统题材的结合,让年轻人爱上这门“会呼吸的艺术”。

image.png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赵氏面塑传承人赵闯带来的《面塑创意》表演令全场观众惊叹。他手持彩面,时而如雕刻家般精雕细琢,时而如画家般运用色彩。很快,创意面塑《鱼戏莲叶间》就做好了。

作为漯河技师学院的教师,赵闯始终把非遗技艺融入职业教育,培养新生代传承人。

随后,赵闯与潘甜甜等共同带来现场教学《豫见面塑》。他们一边制作,一边讲解,让大家近距离感受面塑这一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潘甜甜制作的面塑《美人鱼》,寓意梦幻与自由;李欣雨的面塑《龙》,展现了吉祥福瑞与民族精神;陈思琦的面塑作品《莲年有鱼》,则表达了生活富足、岁岁有余的美好愿望。

在与现场观众互动环节,十多名小朋友在赵闯的指导下完成了自己的面塑作品。孩子们看着自己的作品欢呼雀跃。

市民张先生说:“以前总觉得非遗离生活很远,今天看到这些年轻传承人的表演,才发现传统技艺竟能如此鲜活。我家孩子上台尝试后很兴奋,说也想学面塑。”

此次非遗展演活动,以面塑艺术为载体,生动演绎了非遗传承故事,让市民深入了解非遗,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活动立足“文化点亮城市”的发展理念,创新构建“文商旅创”融合发展路径,为非遗传承搭建了新平台,让非遗在新时代焕发出新活力。

据了解,非遗展演活动由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旅局主办,多部门联合承办,是我市深化非遗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

漯河日报全媒体记者 齐国霞

校对 曹   华

统筹 李   鑫

审读 李   胜

非遗传承 漯在其中 | 小小面团塑万象 花样演绎“潮”出圈

1751245424136.png

1751245561862.png

6月28日上午11点,西城区万达广场一楼人头攒动、欢声笑语,一场以“非遗传承 漯在其中”为主题的非遗文化盛宴拉开帷幕。漯河市首届非遗展演年活动六月主题“国潮端午”第四场展演在热烈的氛围中精彩上演。非遗面塑传承人用灵巧的双手将面团制作成各种精美的造型,将传统非遗技艺与现代国潮元素巧妙融合,为市民带来了一场沉浸式的文化体验。

首场表演《传承新韵》由来自漯河技师学院的面塑传承人潘甜甜带来。只见她对一个个普通的面团进行捏、搓、揉、刻。不一会儿,孙悟空、嫦娥等经典形象便出现在眼前。“面塑不仅是技艺,还是讲故事的艺术。”潘甜甜在采访中坦言,她希望通过现代审美与传统题材的结合,让年轻人爱上这门“会呼吸的艺术”。

image.png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赵氏面塑传承人赵闯带来的《面塑创意》表演令全场观众惊叹。他手持彩面,时而如雕刻家般精雕细琢,时而如画家般运用色彩。很快,创意面塑《鱼戏莲叶间》就做好了。

作为漯河技师学院的教师,赵闯始终把非遗技艺融入职业教育,培养新生代传承人。

随后,赵闯与潘甜甜等共同带来现场教学《豫见面塑》。他们一边制作,一边讲解,让大家近距离感受面塑这一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潘甜甜制作的面塑《美人鱼》,寓意梦幻与自由;李欣雨的面塑《龙》,展现了吉祥福瑞与民族精神;陈思琦的面塑作品《莲年有鱼》,则表达了生活富足、岁岁有余的美好愿望。

在与现场观众互动环节,十多名小朋友在赵闯的指导下完成了自己的面塑作品。孩子们看着自己的作品欢呼雀跃。

市民张先生说:“以前总觉得非遗离生活很远,今天看到这些年轻传承人的表演,才发现传统技艺竟能如此鲜活。我家孩子上台尝试后很兴奋,说也想学面塑。”

此次非遗展演活动,以面塑艺术为载体,生动演绎了非遗传承故事,让市民深入了解非遗,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活动立足“文化点亮城市”的发展理念,创新构建“文商旅创”融合发展路径,为非遗传承搭建了新平台,让非遗在新时代焕发出新活力。

据了解,非遗展演活动由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旅局主办,多部门联合承办,是我市深化非遗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

漯河日报全媒体记者 齐国霞

校对 曹   华

统筹 李   鑫

审读 李   胜

编辑:谢明芮

举报电话(0395)5616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