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宣讲模式在全省会议上作推介—— “五彩大集”聚人气 “漯讲乐享”润心田
2025-11-08 08:56:19
11月7日,市委宣传部传来好消息:当天在郑州举办的全省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宣讲工作动员会上,我市以《“五彩大集”聚人气 “漯讲乐享”润心田》为题作现场交流发言,成为此次唯一作典型经验介绍的省辖市,为全省推进基层理论宣讲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

如何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近年来,我市以“党的创新理论万场宣讲进基层”为载体,全力构建“漯讲乐享”宣讲品牌,探索创新“五彩大集”宣讲模式,打造了宣讲搭台、部门聚力、上下联动“唱戏”的大宣讲格局,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落地生根、深入人心。
这一模式以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为核心,通过机制建设、队伍培育和模式创新,有效破解了基层宣讲中群众“聚不齐”“听不懂”“用不上”等难题。
机制如何建?针对基层宣讲中遇到的困境,我市调研组深入县乡一线调研,倾听基层意见并多次邀请省委宣传部领导指导,探索形成“宣讲搭台、共同唱戏、资源共享、活动共振、宣讲共融”机制。
队伍怎样强?全市组建了县区、市直部门、党校、社科机构及学校思政教师组成的专兼职宣讲队伍,注重培养“90后”“00后”青年宣讲达人,动态更新人才库,目前已有196名理论宣讲人才入库。
品牌如何树?以市级“漯讲乐享”为引领,打造了临颍县“颍之有理 五彩大集”、舞阳县“宣舞大地 阳出精彩”、郾城区“郾讲新声 理润万家”、源汇区“源汇实践说”、召陵区“理润召陵”等特色宣讲品牌,形成全覆盖宣讲矩阵。
坚持目标导向,学经验,探路子,创模式——
今年3月,我市理论宣讲调研组赴浙江学习先进经验,形成高质量的调研报告,获市委领导批示并印发通知在全市学习推广。
示范引领,创新破圈。临颍县率先探索“大集市”宣讲模式,将宣讲与展演、展示、互动、服务融合,颠覆传统宣讲模式。如,村民手持话筒即兴分享、豫剧新唱移风易俗、“95后”青年将法律条文改编成Rap等,使宣讲台成为百姓的“星光大道”。

在此基础上,我市多次召开基层理论宣讲观摩推进会推广“五彩大集”经验,着力打造最具地方特色和最富生命力的宣讲载体。
坚持结果导向,全覆盖、零距离、聚人心——
打造五大平台。“五彩大集”综合平台,依托农村集市、更会等搭建主阵地;“五彩大集开放麦”文艺平台,鼓励群众互动展示;“五彩星期天”线上平台,以直播吸引年轻网民;“五彩大喇叭”广播平台,覆盖老年群体和田间地头;“五彩讲堂”干部平台,统一思想并推动工作。
形成一种模式。我市通过内容模块化、流程标准化和资源集约化,实现宣讲模式“好复制、易推广”。如,将宣讲整合为主题宣讲、文艺演出、“三下乡”及志愿服务、发展成果展等五大板块,设定爱国歌曲大家唱、主题宣讲、党史故事我来讲、移风易俗大家谈等五大流程,将基层分散的理论宣讲、文化惠民、便民服务等资源整合于同一平台,以“小成本”换取“大实效”。
实现五重效果。聚焦宣讲堵点和群众需求,找准发力点和切入口,保证宣讲常态化和制度化,实现了群众“聚得齐”“听得懂”“用得上”和部门“愿意讲”、乡镇“持续讲”的好效果。在宣讲中,还培育出清河相声社宣讲示范点、涛哥说理特色宣讲小分队,涌现出“听风的蚕”、坠子艺人白金山等宣讲达人。
贴近生活,走进人心。如今,逛大集、听宣讲、看演出、享服务已成为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新时尚。

“‘五彩大集’融入戏剧、小品等文艺节目,提供健康义诊、义务理发、家电修理等志愿服务,还开展法律咨询、农技服务等活动,大家参与的热情十分高涨。”在临颍县石桥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参与活动的不少群众表示,“大集市”接地气,既能学习党的政策方针,又能了解城市发展变化和乡音乡情,老百姓的关切在现场就能找到答案!
截至目前,“五彩大集”宣讲在全市已举办600余场次,线上宣讲80多场次,受众超100万人次,涌现出《赞赞新时代》《好民警陈晓磐》《移风易俗树新风》等优秀剧目,深受群众欢迎。
“宣讲不仅成为理论课堂,更是文化盛宴、惠民集市,充满‘烟火气’,提升了群众参与度。”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此次动员会为契机,进一步完善我市理论宣讲“五彩大集”标准化体系,扎实做好党的四中全会精神宣讲,实现理论宣讲从“最后一公里”变成“最美零距离”。
漯河日报全媒体记者 谢晓龙
通讯员 孙熠然
校对 谢明芮
统筹 周鹤琦
审读 李胜
我市宣讲模式在全省会议上作推介—— “五彩大集”聚人气 “漯讲乐享”润心田
2025-11-08 08:56:19
11月7日,市委宣传部传来好消息:当天在郑州举办的全省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宣讲工作动员会上,我市以《“五彩大集”聚人气 “漯讲乐享”润心田》为题作现场交流发言,成为此次唯一作典型经验介绍的省辖市,为全省推进基层理论宣讲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

如何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近年来,我市以“党的创新理论万场宣讲进基层”为载体,全力构建“漯讲乐享”宣讲品牌,探索创新“五彩大集”宣讲模式,打造了宣讲搭台、部门聚力、上下联动“唱戏”的大宣讲格局,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落地生根、深入人心。
这一模式以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为核心,通过机制建设、队伍培育和模式创新,有效破解了基层宣讲中群众“聚不齐”“听不懂”“用不上”等难题。
机制如何建?针对基层宣讲中遇到的困境,我市调研组深入县乡一线调研,倾听基层意见并多次邀请省委宣传部领导指导,探索形成“宣讲搭台、共同唱戏、资源共享、活动共振、宣讲共融”机制。
队伍怎样强?全市组建了县区、市直部门、党校、社科机构及学校思政教师组成的专兼职宣讲队伍,注重培养“90后”“00后”青年宣讲达人,动态更新人才库,目前已有196名理论宣讲人才入库。
品牌如何树?以市级“漯讲乐享”为引领,打造了临颍县“颍之有理 五彩大集”、舞阳县“宣舞大地 阳出精彩”、郾城区“郾讲新声 理润万家”、源汇区“源汇实践说”、召陵区“理润召陵”等特色宣讲品牌,形成全覆盖宣讲矩阵。
坚持目标导向,学经验,探路子,创模式——
今年3月,我市理论宣讲调研组赴浙江学习先进经验,形成高质量的调研报告,获市委领导批示并印发通知在全市学习推广。
示范引领,创新破圈。临颍县率先探索“大集市”宣讲模式,将宣讲与展演、展示、互动、服务融合,颠覆传统宣讲模式。如,村民手持话筒即兴分享、豫剧新唱移风易俗、“95后”青年将法律条文改编成Rap等,使宣讲台成为百姓的“星光大道”。

在此基础上,我市多次召开基层理论宣讲观摩推进会推广“五彩大集”经验,着力打造最具地方特色和最富生命力的宣讲载体。
坚持结果导向,全覆盖、零距离、聚人心——
打造五大平台。“五彩大集”综合平台,依托农村集市、更会等搭建主阵地;“五彩大集开放麦”文艺平台,鼓励群众互动展示;“五彩星期天”线上平台,以直播吸引年轻网民;“五彩大喇叭”广播平台,覆盖老年群体和田间地头;“五彩讲堂”干部平台,统一思想并推动工作。
形成一种模式。我市通过内容模块化、流程标准化和资源集约化,实现宣讲模式“好复制、易推广”。如,将宣讲整合为主题宣讲、文艺演出、“三下乡”及志愿服务、发展成果展等五大板块,设定爱国歌曲大家唱、主题宣讲、党史故事我来讲、移风易俗大家谈等五大流程,将基层分散的理论宣讲、文化惠民、便民服务等资源整合于同一平台,以“小成本”换取“大实效”。
实现五重效果。聚焦宣讲堵点和群众需求,找准发力点和切入口,保证宣讲常态化和制度化,实现了群众“聚得齐”“听得懂”“用得上”和部门“愿意讲”、乡镇“持续讲”的好效果。在宣讲中,还培育出清河相声社宣讲示范点、涛哥说理特色宣讲小分队,涌现出“听风的蚕”、坠子艺人白金山等宣讲达人。
贴近生活,走进人心。如今,逛大集、听宣讲、看演出、享服务已成为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新时尚。

“‘五彩大集’融入戏剧、小品等文艺节目,提供健康义诊、义务理发、家电修理等志愿服务,还开展法律咨询、农技服务等活动,大家参与的热情十分高涨。”在临颍县石桥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参与活动的不少群众表示,“大集市”接地气,既能学习党的政策方针,又能了解城市发展变化和乡音乡情,老百姓的关切在现场就能找到答案!
截至目前,“五彩大集”宣讲在全市已举办600余场次,线上宣讲80多场次,受众超100万人次,涌现出《赞赞新时代》《好民警陈晓磐》《移风易俗树新风》等优秀剧目,深受群众欢迎。
“宣讲不仅成为理论课堂,更是文化盛宴、惠民集市,充满‘烟火气’,提升了群众参与度。”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此次动员会为契机,进一步完善我市理论宣讲“五彩大集”标准化体系,扎实做好党的四中全会精神宣讲,实现理论宣讲从“最后一公里”变成“最美零距离”。
漯河日报全媒体记者 谢晓龙
通讯员 孙熠然
校对 谢明芮
统筹 周鹤琦
审读 李胜
编辑:李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