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强根基 科技赋能兴“三农” ——市农科院2025年工作亮点纷呈
2025-11-19 10:36:57

今年以来,市农科院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扣“1+2+4+N”目标任务体系,聚焦现代化漯河“三城”建设,以党建为引领,以“三抓三管一保障”工作目标为抓手,深耕种质创新、成果转化、人才培育等重点领域,农业科研工作蹄疾步稳,凭借亮眼的工作实绩4次在全市重点工作重大项目交办会上受到表扬,为地方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科技动能。
党建领航铸魂 凝聚发展合力
市农科院始终把党建工作摆在首位,以加强思想建设夯实科研根基。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通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研讨6次、党支部集中学习交流35次、通报典型案例30余个,引导全院干部职工筑牢纪律防线;依托“主题党日”、河南党员教育“云课堂”等,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教育活动,持续提升党员干部的政治素养。同时,坚决扛起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落实责任,2025年牵头推进10项重点工作,配合完成4项高质量发展目标任务,以党建“红”引领科研“兴”。
种质创新突破 品种培育攀高
聚焦种业振兴核心任务,市农科院在种质创新领域持续发力,品种培育能力再上新台阶。组建新品种选育适配性创新中心,4支农业科研团队进驻中原食品实验室开展技术攻关,漯麦55、漯薯13、漯花24等9个作物新品种获得国家审定(登记)证书,漯玉2001拿下植物新品种权证书;斩获省农科系统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3项科研成果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主导制定市级地方标准5部,科研创新含金量持续提升。此外,4个国家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及国家农业科学植物保护郾城观测站高效运转,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实施各类课题研究30余个,争取科研项目经费200万元,科研平台支撑力显著增强。
成果转化提速 赋能产业发展
以科技服务产业需求为导向,市农科院深化成果转化机制,让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扎根农田。面对今年夏季高温干旱与秋季连续降雨的极端天气挑战,依托河南省优势特色农业产业科技支撑行动计划,攻坚克难打造28个农作物高产示范基地,示范面积达3.46万亩,圆满完成全年示范推广任务;创新搭建“漯”种新品种展示博览平台,吸引40余家种业企业实地考察,成功签订17个品种转化协议,其中漯丰1901以221万元签约金额刷新该院单个品种转化纪录。同时,聚焦乡村振兴和农业生产实际,联合多部门开展“党建引领聚合力 科技支撑促丰收”系列活动,激活“科技服务110”平台效能,针对小麦旱情、秋季旱涝急转等突发情况,组派专家团队精准施策、制订补救方案。高质量完成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宣传教育工作,擦亮河南省科普教育基地品牌。
人才队伍优化 充实科研力量
人才是科研创新的第一资源。市农科院持续优化人才引育用留机制,为科研事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2025年公开招聘硕士研究生4人,柔性引进挂职博士1人,进一步充实科研力量;搭建多层次培训平台,开展专业技术人员公需科目培训,举办“沙澧讲堂”专业科目培训17期,全方位提升科研人员专业素养;畅通职称晋升通道,成功推荐3人晋升副高以上职称、6人晋升中级职称,形成“引才、育才、用才”的良好生态,为农业科研工作持续突破提供坚实人才保障。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市农科院将继续以党建为引领,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深化成果转化、强化人才支撑,为现代化漯河“三城”建设和全省农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通讯员 刘立峰 付 强
校对 李 鑫
统筹 周鹤琦
审读 谭艺君
党建引领强根基 科技赋能兴“三农” ——市农科院2025年工作亮点纷呈
2025-11-19 10:36:57

今年以来,市农科院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扣“1+2+4+N”目标任务体系,聚焦现代化漯河“三城”建设,以党建为引领,以“三抓三管一保障”工作目标为抓手,深耕种质创新、成果转化、人才培育等重点领域,农业科研工作蹄疾步稳,凭借亮眼的工作实绩4次在全市重点工作重大项目交办会上受到表扬,为地方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科技动能。
党建领航铸魂 凝聚发展合力
市农科院始终把党建工作摆在首位,以加强思想建设夯实科研根基。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通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研讨6次、党支部集中学习交流35次、通报典型案例30余个,引导全院干部职工筑牢纪律防线;依托“主题党日”、河南党员教育“云课堂”等,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教育活动,持续提升党员干部的政治素养。同时,坚决扛起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落实责任,2025年牵头推进10项重点工作,配合完成4项高质量发展目标任务,以党建“红”引领科研“兴”。
种质创新突破 品种培育攀高
聚焦种业振兴核心任务,市农科院在种质创新领域持续发力,品种培育能力再上新台阶。组建新品种选育适配性创新中心,4支农业科研团队进驻中原食品实验室开展技术攻关,漯麦55、漯薯13、漯花24等9个作物新品种获得国家审定(登记)证书,漯玉2001拿下植物新品种权证书;斩获省农科系统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3项科研成果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主导制定市级地方标准5部,科研创新含金量持续提升。此外,4个国家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及国家农业科学植物保护郾城观测站高效运转,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实施各类课题研究30余个,争取科研项目经费200万元,科研平台支撑力显著增强。
成果转化提速 赋能产业发展
以科技服务产业需求为导向,市农科院深化成果转化机制,让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扎根农田。面对今年夏季高温干旱与秋季连续降雨的极端天气挑战,依托河南省优势特色农业产业科技支撑行动计划,攻坚克难打造28个农作物高产示范基地,示范面积达3.46万亩,圆满完成全年示范推广任务;创新搭建“漯”种新品种展示博览平台,吸引40余家种业企业实地考察,成功签订17个品种转化协议,其中漯丰1901以221万元签约金额刷新该院单个品种转化纪录。同时,聚焦乡村振兴和农业生产实际,联合多部门开展“党建引领聚合力 科技支撑促丰收”系列活动,激活“科技服务110”平台效能,针对小麦旱情、秋季旱涝急转等突发情况,组派专家团队精准施策、制订补救方案。高质量完成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宣传教育工作,擦亮河南省科普教育基地品牌。
人才队伍优化 充实科研力量
人才是科研创新的第一资源。市农科院持续优化人才引育用留机制,为科研事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2025年公开招聘硕士研究生4人,柔性引进挂职博士1人,进一步充实科研力量;搭建多层次培训平台,开展专业技术人员公需科目培训,举办“沙澧讲堂”专业科目培训17期,全方位提升科研人员专业素养;畅通职称晋升通道,成功推荐3人晋升副高以上职称、6人晋升中级职称,形成“引才、育才、用才”的良好生态,为农业科研工作持续突破提供坚实人才保障。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市农科院将继续以党建为引领,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深化成果转化、强化人才支撑,为现代化漯河“三城”建设和全省农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通讯员 刘立峰 付 强
校对 李 鑫
统筹 周鹤琦
审读 谭艺君
编辑:谢明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