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9月份“十佳市民”名单揭晓!


经市月评“十佳市民”活动评审领导小组办公室认真评选,并报请市月评“十佳市民”活动评审领导小组研究同意,决定命名杨素香、陈秋香、徐向阳、栗学军、殷坤荣、李彦娌、李蓓、李晓涛、刘二召、赵军涛、付豪杰等为2023年9月份“十佳市民”,特予以表彰。
望受表彰的“十佳市民”再接再厉,发挥好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全市广大干部群众要以他们为榜样,广泛开展向“十佳市民”学习活动。
漯河市2023年9月份“十佳市民”
事迹简介
▼
杨素香,女,53岁,郾城区黑龙潭镇土城王村人,新时代卫国戍边英雄王焯冉的母亲,漯河市国防教育师资库讲师,漯河市“五朵金花”工作室荣誉主任,郾城区五届人大代表。多年来,她执着拥军,支持儿子王焯冉在部队建功立业。2020年6月的中外冲突中,儿子王焯冉为保卫祖国领土完整,壮烈牺牲。儿子牺牲后,她把对儿子的思念转化为对官兵的关爱和帮助,将部队官兵视作自己的孩子,用心用情支持部队建设,为部队官兵办实事做好事,将爱国情怀体现在拥军的实际行动中。她每年都会到驻地部队看望官兵们,为他们包饺子,陪他们过生日,和他们谈心交流,鼓励他们在本职岗位上苦练本领,立功报国。她主动联系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多次看望困难退役军人、重点优抚对象、困难现役军人家庭等,累计200余人次。作为漯河市王焯冉民兵连编外指导员和郾城区人大代表,她积极投身国防建设事业,坚持定期给民兵连队员和基干民兵上课;充分发挥人大代表联系群众的优势,参与征兵宣传活动,引导广大适龄青年积极参与国防建设。(市人大办公室推荐)
陈秋香,女,59岁,舞阳县侯集镇余庄村村民。2023年初,陈秋香的丈夫突发脑出血住院,她默默地承担起了家里所有的重担。儿子们都在外地打工,家里的老大儿媳妇患有精神疾病,小孙子和孙女都是她在照顾。在丈夫的病床前,陈秋香夜以继日,全心投入,悉心照顾丈夫的一切生活起居。丈夫出院后落下半身不遂的后遗症,使她更加坚定地承担起了康复训练的责任,每天上午和下午都会坚持帮助丈夫做两个小时的康复训练。她的毅力和坚韧,使丈夫的身体状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除了帮丈夫每天做康复,她还会花时间陪孩子们做作业,读书,玩耍。尽管疲惫,她却始终带着微笑。面对这么多的困难,陈秋香却从未抱怨过,始终保持乐观和坚韧。(舞阳县委宣传部推荐)
徐向阳、栗学军。徐向阳,男,50岁,中共党员,郾城区龙塔街道中心校教师。栗学军,男,54岁,中共党员,郾城区淞江街道中心校教师。2023年9月11日早上5:20分左右,徐向阳和栗学军像往常一样在在太行山路沙河桥晨练时,隐约听到有人连呼“救命”。两人循声望去,发现有人落水,来不及脱下衣服就奔跑过去跳入水中。两人快速游到落水者身旁,合力将其营救上岸。落水者是一名18岁左右的女孩。直到民警和医护人员赶到现场,并确认女孩没有生命危险后,徐向阳和栗学军才悄然离去。(郾城区委宣传部推荐)
殷坤荣,女,49岁,中共党员,召陵区青年镇回南村支部书记,多次荣获“优秀支部书记”“优秀党员”等称号。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她多方筹措,为村内两个主街道栽上绿化树1200余株,草皮1600平方。经常带领党员、干部和群众,清理房前屋后的垃圾、堆积物,栽上绿化树,铺上草皮,并安装了栅栏,建了300多平方的小菜园,2300多平方的游园,整建广场860平方,并安装了健身器材、休闲亭,让村民有地方健身娱乐,丰富了村民的精神生活。她不仅是一名好支书,也是一位好媳妇,孝敬公婆,爱护子女。丈夫和儿子常年在外打工,婆婆去世后,她独自承担起照顾年迈多病的公公和智力一级残疾弟弟的重任,做到了工作生活两不误。先后被评为召陵区好媳妇、漯河市敬老模范家庭。 (召陵区委宣传部推荐)
李彦娌,女,42岁,召陵区实验中学教师,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先后荣获漯河市优秀社区教育志愿者、漯河市德育先进个人、河南省优秀志愿者等称号。近年来,李彦娌充分发挥教师志愿者的模范带头作用和专业优势,主动放弃休息时间,利用周末、假期,走进社区、广场,开展经典文化推广、家庭教育课堂、关爱留守儿童、送温暖、“快乐成长”暑期特别行动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每年开展100余场次,受益未成年人5000余人次。她参与的“雅润公益晨读”志愿服务项目,荣获河南省2022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优秀项目二等奖。今年7月至8月暑假期间,她一直坚持在“雅润公益晨读”召陵区政府市民广场晨读点组织活动,带领学生诵读《毛泽东诗词》《诗经》《唐诗三百首》等经典,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孩子们心中播下文化自信的种子。(召陵区委宣传部推荐)
李蓓,男,42岁,漯河汇力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变电安装公司员工。参加工作14年来,他坚守“匠心”,从一名电力工程施工人员成长为青年技术专家,既是勤奋好学的“标兵”、刻苦钻研的“好手”,又是“传、帮、带”的“典范”,攻坚克难的“尖兵”。2021年,李蓓在母亲卧病在床的情况下,取得家人理解,全身心地投入到110千伏广场变电站重点民生项目中,克服重重困难保证了项目如期投运,极大地缓解了市中心区域用电紧张局面。2023年3月,李蓓再次受命担任漯河市区首座全户内220千伏泰山变电站设备安装负责人。这是汇力集团公司首次承接新建220千伏变电站,毫无经验可以借鉴。他带领团队详细编排进度计划,严格落实设备到场时间,秉承着电力铁军精神,连续奋战数月,确保施工高标准执行。在工程调试过程中,李蓓发现上传通道出现了问题,他紧急协调资源,成立现场问题攻坚小组,从设备硬件、参数配置、通道路由、安防策略,由战端到地调、再到省调,考虑可能存在的问题,逐项检查,不眠不休连续奋战30个小时,终于排除故障,实现项目顺利投运,有效缓解了迎峰度夏供电压力,为全市人民群众清凉度夏提供了可靠电力保障。该项目的建成,既加强了漯河市区220千伏网架结构,又为市区东部经济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漯河供电公司推荐)
李晓涛,男,42岁,漯河市公交集团营运一公司108路车长。2023年9月3日下午,李晓涛驾车行驶至湘江路五一路口时,发现一辆燃油三轮车燃起了大火,旁边一位老人正焦急地手足无措。李晓涛立即把车停到安全地带,拿起灭火器就冲了上去。火很快被扑灭,围观的市民拍摄短视频上传到网上,网友们纷纷为公交车长点赞,李晓涛只是微微一笑的说到“这是我应该做的”。日常工作中,他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真情服务乘客,赢得广泛好评。(市道路运输服务中心推荐)
刘二召,男,35岁,临颍县城关街道老城社区居民。由于身体上的缺陷,曾经历过许多困难与挫折,但他并没有因此而自暴自弃,通过参加社区推荐的残疾人再就业培训,学到了电子维修手艺,开了属于自己的小店。有了稳定的收入,组建了自己的家庭,他开始积极主动的参加社区志愿活动。每逢社区“二悦二”公益日,刘二召都会带上百余张的手机膜,给社区老人、残疾人、低收入群体免费更换,同时帮助社区居民公益维修手机。两年多来,无论刮风下雨刘二召都不缺席每一次公益日活动,累计为居民免费修手机200余部,贴手机膜3000余张,费用达6.4万余元。身残志坚的刘二召用他勤劳的双手和自立自强的精神,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小康路,同时用公益服务回馈社会,投身到为社区群众的服务当中,渐渐成为了居民们口口相传的“社区好人”。二召手机维修店也已经从“不起眼”变得“小有名气”,因其诚信经营、热心公益被城关街道老城社区评为“五星示范商户”。(临颍县委宣传部推荐)
赵军涛,男,44岁,临颍县城关街道老城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16年来他全身心投入到社区服务中,奔走在解忧助困、敬老扶幼、矛盾调解、志愿互助、服务群众的第一线。积极推行“红色物业治理”模式,经验视频被省委组织部在“全省示范培训班上”播放学习。牵头成立“涛哥调解”工作室,利用微信平台开通“网上意见箱”,及时有效解决群众的各类矛盾纠纷,2022年被评为漯河市学雷锋“四个100”优秀志愿服务项目。赵军涛始终把群众当亲人,把群众反映的问题当家事办,总结出“三认真”调解心得和“四个一”亲情调解法,累计化解一般性矛盾300余次,处置群体性隐患3次,与10多名特殊群体人员结成朋友。同时,他每年组织特色志愿服务项目上百个,累计服务低保家庭800余户,帮扶残疾家庭200余人,救助孤寡老人、困难儿童70余人,受益群众累计10余万人次。其事迹被《河南日报》《大河网》等多家媒体报道。(临颍县委宣传部推荐)
付豪杰,男,25岁,临颍县巨陵镇观街村人。2012年,付豪杰首次接触到梦三国游戏,后来很快就打出了名气,被队友拉着去了职业赛场。2018年以来,所在战队在MPL夏季赛和秋季赛中连续荣获冠军、亚军,成为MPL夏季赛+MPL秋季赛的“双冠王”,也是5次登顶MPL赛季冠军王座的唯一战队。2023年5月23日,付豪杰入选杭州第19届亚运会电子竞技“梦三国2”项目国家集训队20人候选名单。2023年6月26日,付豪杰入选杭州第19届亚运会电子竞技“梦三国2”项目国家队最终6人名单。9月30日,在杭州第19届亚运会电竞梦三国2项目决赛中,付豪杰所在的中国队2-0击败中国香港队拿下金牌。(市广播电视台推荐线索临颍县委宣传部上报)
摄影 | 王嘉明
统筹 | 周鹤琦
审读 | 王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