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漯河名城网 > 社会

记者在一线|轮作种植 一地三收

小号 默认 大号
2025-05-19 来源:

微信截图_20250512085227.png

5月12日,在召陵区青年镇侯庄村,卓希家庭农场的洋葱丰收了。走进田间记者看见,村民有的在起葱,有的在筛土,有的在分拣,有的在装袋,大家忙得不亦乐乎。

微信图片_20250519115323.jpg

该农场负责人侯爱民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今年我流转了530多亩土地,其中380多亩用于种小麦和玉米,其他的土地种洋葱、红薯、白菜等。今年种植的‘紫薇’洋葱品质好、产量高,每亩产量可达8吨,预计每亩收入6000元左右。收购商直接到地里拉货,不愁卖。”

“这几天收完洋葱后,我们就开始移栽红薯苗,9月红薯收获后,种白菜或萝卜,11月收获后移栽洋葱苗,一年三茬、一地三收。”侯爱民说,传统的单一作物种植模式不但效益低,而且难以充分发挥土地的潜力。经过多次调研和试验,他选择了洋葱+红薯+白菜(萝卜)的轮作种植模式。

记者跟随侯爱民来到农场的红薯育苗基地,看到一株株红薯苗生长旺盛,村民正忙着采收红薯苗。侯爱民蹲下身子拿起红薯苗向记者介绍:“我们自己培育了6个品种的脱毒红薯苗。市场畅销的有普薯32号,俗称‘西瓜红’,口感细腻、味道香甜可口;商薯19号淀粉含量高达22%至25%,适合制作淀粉。红薯苗一部分通过线上+线下方式销售,一部分自用。”

“红薯是一年三茬中最重要的一茬农作物。”侯爱民说,依托优越的自然条件,农场种出的红薯口感好、营养丰富。2024年,该农场种植的红薯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A级绿色食品。

微信图片_20250519115454.jpg

如何提高红薯种植收入,侯爱民有自己的路子:一般红薯11月上市,他种植的红薯8月中旬至9月收获,可以卖个好价,又不影响第三茬农作物种植。同时,农场已形成科研、种植、加工、销售的红薯产业链,生产的优质粉条直供长三角、珠三角市场。

“规模化、机械化、市场化种植让一地三收从不可能变为现实。”侯爱民说,下一步,他将充分发挥“头雁”引领作用,不断将学习到的新技术与田间实践深度融合,继续扩大种植面积,带领周边农户走出一条技术赋能、共同致富的新路子。


漯河日报全媒体记者 孙震

校对 谢明芮

统筹 周鹤琦

审读 李胜

版权声明:未经漯河日报书面正式授权,谢绝任何媒体、自媒体以任何形式转载、摘编漯河名城网原创稿件,违者必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举报电话(0395)5616809
关注我们

    漯河发布客户端

    漯河名城网

    漯河日报抖音号

    漯河日报教育新闻部微信

    漯河日报快手号

    漯河日报人民号

    漯河日报社健康事业部微信

    漯河日报社微公益

    漯河日报社小记者微信

    漯河日报视频号

    漯河日报头条号

    漯河日报微博

    漯河日报微信

    漯河手机报微信

    漯河微地产

    漯河小城生活微信公众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豫ICP备05015908号

豫公网安备 41110302000005号

© 2002-2018 漯河名城网(www.lhrb.com.cn)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漯河名城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