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漯河名城网 > 首页 > 轮播图新闻

漯河,新!新!新!

小号 默认 大号
2023-02-01 来源: 漯河日报

立春将至,暖日晴风初破冻。

作为新春伊始的第一场大会——

中原食品实验室科学家大会暨漯河市创新发展大会

即将启幕


时针拨回至45年前的春天

全国科学大会召开

开创了一个科技发展的崭新时代


今天

在迈向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的漯河

召开高规格的科技创新大会

擘画未来发展的方向和路径

锚定城市前行的新坐标

全面吹响创新之城建设的嘹亮号角


漯河的创新发展“新”在哪里?

究竟有何“创新密码”?

跟随我们的记者

一探究竟


打造一流创新平台


1月30日,刚刚过完春节,中原食品实验室内,一批批研究人员已经就位,创新热情似火。


作为漯河市主导的省级实验室,中原食品实验室总投资6.5亿元,拥有1.2万平米中心实验大楼、8000平米中试基地、10000平米孵化中心。自2022年9月22日挂牌运行以来,中原食品实验室由中国工程院任发政院士任实验室主任,我国食品领域或与食品领域相关的院士担任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组建13支国家杰青、长江学者领衔的科研团队。实验室采取开放合作、利益共享的运行模式,全世界的科学家、科研团队、食品企业均可入驻合作,让创新的成果最大程度得到应用。


“180余名科研人员组建了粮食加工、肉制品与预制菜等团队,围绕未来食品产业6大研究方向,努力突破食品产业发展关键核心‘卡脖子’问题,为河南乃至全国食品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漯河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中原食品实验室将充分发挥资源、技术、人才等优势,采取“企业下单、科学家接单”的模式,对企业精准“把脉”,帮助解决技术“痛点”,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截至目前,中原食品实验室已经为省内外200多家食品企业提供技术服务近400次,其中73项成果已经转化或正在转化,实现技术服务收入3亿多元,直接增加企业销售收入150亿元


构建全链条科研体系


在河南省食品加工中试基地,工作人员正在操作设备,将中原食品实验室的科研成果进行试生产,为转化做准备。


4e0645767b9b4f261843c6e4a65dfe6.jpg


相关负责人介绍,依托漯河食品职业学院建设的河南省食品加工中试基地为全省首批8家中试基地之一,目前拥有21条中试生产线,引进8个一流研发团队,成功转化135个成果。2022年先后为双汇发展、卫龙食品、三剑客、联泰、恒瑞淀粉、豫鼎源食品等337家企业开展中试、技术开发、检验检测等服务,技术服务收入达1.577亿元。


距离中原食品实验室不远之地,就是正在如火如荼建设的河南食品科创园。该项目包含中原食品实验室、河南省食品加工中试基地、产教融合基地和功能食品产业孵化园等4个板块,全力打造国内食品科技创新高地。


相关负责人介绍,河南食品科创园将构建以中原食品实验室为重点,以8家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8家中试基地、8家国家级创新平台、8个技术创新联合体为主体,以一批形式多样、特色鲜明、先进适用的创新平台为基础,着力打造“1+4×8+N”科技创新体系,形成“实验室+研究生院+孵化器+中试基地+产业基金+产业园区”的全链条科研转化格局,成为食品产业创新的“最强大脑”。


全链条科研体系也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2022年,全市技术合同登记421项14.98亿,完成省定目标任务131%,在上年度增长11倍的基础上,又同比增长58.1%,超出近五年技术合同登记额总和


营造一流创新生态


为了加快企业创新力度,漯河市出台《关于加快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行动等“八大行动”,开展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等“十大工程”,加快构建一流创新生态,激活创新“动力源”。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科技型中小企业“春笋”计划等培育行动,增强企业创新内生动力。目前,漯河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共323家;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数量358家,近5年年均增幅达54.4%。

漯河市在全省率先出台《漯河市创新生态评价办法》,围绕研发投入、高新企业数量、创新平台建设等5个方面,对各县区各部门进行工作评价,推动政、产、学、研、金、服、用全面贯通,人才、金融、土地、数据要素加速汇聚。


在良好的创新生态环境下,一系列激励创新的政策措施相继落地,带动全社会研发投入大幅提升。据统计,2022全市全社会研发投入37亿元以上,全年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预计可达全省平均水平1.96%以上。

培育壮大创新主体


企业一头连着科研,一头连着市场,是最活跃的创新主体。


在双汇第一工业园,记者跟着讲解员参观冷鲜肉生产线和肉制品加工生产线,工作人员各司其职,有条不紊地工作着。企业的流水线经过技术改造,打造成国内最先进、世界一流的生猪屠宰分割联合加工厂。在卫龙美味全球控股有限公司第三产业园“魔芋爽”生产车间,经过一道道工序后,一袋袋新鲜的辣条有序“走下”生产线,即将发往全国各地。


这些畅销全国的知名产品,都在不断进行着技术创新,通过各种渠道广纳良才,大力进行技术创新,不断满足消费者的“味蕾”。


双汇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双汇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省级技术创新中心等,核心研发团队有200多人,每年研发投入近10亿元。双汇在现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的基础上,努力打造国家级猪肉加工技术创新中心、国内一流的食品研发和检验检测平台,满足新形势下消费新需求。


“辣条一哥”卫龙也建立了自己的研发院,研发团队规模近百人,其中硕博以上学历占比60%。另外,卫龙还与中国工程院院士朱蓓薇教授、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以及江南大学、大连工业大学等五大优质高校达成合作。通过在技术领域持续潜心专研,目前拥有专利技术120项。通过中原食品实验室研发平台,卫龙融入健康食品理念,着力打造健康、美味的休闲食品,受到市场认可。


307032466b226dea9e08caf9c8973ec.jpg


作为漯河市一家专注于医疗器械生产制造的企业,曙光健士多年来一直将科技创新放在企业发展的首位,建成了河南曙光汇知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每年研发经费投入均在上千万元,并逐年提高。曙光健士集团运用科教融合、校企联合等模式,引培延揽一批企业和产业发展急需人才,为激发经济社会新动能提供人才保障。


曙光健士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及技术改造为公司带来了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该公司负责人深有感触地说,在新冠疫情严峻的形势下,公司能保持正常生产,且营业额连年增加,市场竞争力大幅提升,都得益于科技创新,创新有力推动了公司的发展。


据漯河市科技局提供的最新数据,2022年,我市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分类分层建立培育方案和培育库,加快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壮大科技型企业队伍。全年累计推荐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63家,首次认定高新技术企业45家,完成市定目标225%;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入库358家,完成省定目标127.9%,创新主体培育数量创历史新高2022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达到73.6%,位居全省第一位

培育一流人才


创新的事业,呼唤创新的人才。


漯河微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这几年新涌现出来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大部分员工都是高科技人才。今年30岁的生产部经理王昊鹏老家在洛阳,大学毕业后应聘到公司,三年时间就成长为公司的管理层,并且在漯河买了房子,准备把家安在这里。“漯河的环境好,对人才待遇也好,买房还有补贴,我省了两万多元购房款。”王昊鹏告诉记者,爱人正在读研究生,毕业后也准备到漯河工作。


4.生产照片02.jpg


据了解,近年来,漯河市将科研平台建设作为集聚和培养优秀人才(团队)的孵化器,积极引导规上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或团队开展合作。相继建成1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个院士工作站、1个中原学者工作站,汇聚行业领军人才近200人,组建研发创新团队20余个。


才聚食品名城,智汇漯河发展。漯河创新实施“百千万”人才计划,明确“十四五”时期引进百名一流高校毕业生、2000名高学历、高技术技能人才,万名本科生。设立专项资金,发放住房和生活补贴;“一站式”人才服务平台开通运行;创新多元引才机制……一项项行之有效的措施,引得优秀人才竞相落户沙澧大地。


重大平台落地生根、重大项目加速推进、高层次人才四方汇聚……沙澧大地不断激荡起创新发展的澎湃春潮,创新之城正在谱写着新的“春天的故事”。



文|漯河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光

图|漯河日报全媒体记者 焦海洋

统筹|王辉

审读|李艳丽

部分数据来源漯河市科技局


版权声明:未经漯河日报书面正式授权,谢绝任何媒体、自媒体以任何形式转载、摘编漯河名城网原创稿件,违者必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关注我们

    漯河发布客户端

    漯河名城网

    漯河日报抖音号

    漯河日报教育新闻部微信

    漯河日报快手号

    漯河日报人民号

    漯河日报社健康事业部微信

    漯河日报社微公益

    漯河日报社小记者微信

    漯河日报视频号

    漯河日报头条号

    漯河日报微博

    漯河日报微信

    漯河手机报微信

    漯河微地产

    漯河小城生活微信公众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豫ICP备05015908号

豫公网安备 41110302000005号

© 2002-2018 漯河名城网(www.lhrb.com.cn)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漯河名城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