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漯河名城网 > 政务

漯河“顶流”,即将上新!

小号 默认 大号
2023-11-02 来源: 漯河日报

沙澧大地闪耀中华文明之光

——写在纪念贾湖遗址发掘40周年暨第二届贾湖文化国际研讨会开幕之际


640 (1).jpg


八百里巍巍伏牛山东麓,丰饶的黄淮平原西部边缘,美丽的沙河、澧河一路奔腾,穿越千年古县舞阳,孕育出一束文明之光,闪耀今古。

它,就是贾湖遗址,位于漯河商埠古镇和美食文化代表地的北舞渡镇贾湖村。

大约9000年—7500年前,一群先民在这片土地上生活居住。40年前,这片沉睡数千年的遗迹,第一次被发掘。伴随着一件件文物相继现世,贾湖的考古发现震惊中外,被誉为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之一和“百年百大考古发现”之一,北京“中华世纪坛”青铜甬道上镌刻着它的亘古辉煌。

时空轮转,沧海桑田。

金色的阳光洒满大地,带着沉甸甸的收获,我们迎来了贾湖遗址发掘40周年暨第二届贾湖文化国际研讨会,海内外专家学者齐聚漯河,分享研究成果,探源贾湖文化,赓续文明之光。







文明星火从这里点燃



天高云淡,秋风习习。

走进贾湖村,只见村内道路宽阔整洁,建筑古韵盎然,几户村民正在往屋檐下挂玉米串,黄澄澄、金灿灿的一片。

据贾湖移民碑记记载,明朝初年,贾姓先民自山西迁移此处定居之时,这里有一处湖泊存在,故湖以人姓命名,村以湖命名,即称“贾湖村”。

时过境迁,湖水依旧波光闪烁,滋养着这个小村庄。距离湖边不远处,就是正在进行第九次发掘的贾湖遗址。本次发掘希望在环濠、稻田、古河道等遗迹方面有更多考古新发现,进一步配合贾湖遗址保护展示提升工程,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提供更多实证和依据。

在发掘现场,记者见到了年近六旬的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特聘技师贾长有。他与贾湖遗址已经打了40年交道。1983年,贾湖遗址试掘时,他在北舞渡上高中,每天一放学就跑到现场围观,看得多了,逐渐对考古产生了兴趣。翌年秋天,贾湖遗址第二次发掘,高中毕业的贾长有有幸被选中,配合考古队在发掘工地干活儿。

怀着对考古的热爱和揭开贾湖神秘面纱的期待,贾长有跟着遗址发掘和研究主持者张居中教授边干边学,先后参与7次发掘,目睹了贾湖遗址一点点拂去尘埃、震惊世界。

正是因为有了像他们这样的一大批考古工作者和贾湖文化研究者呕心沥血,在浩如烟海的文物和史料中殚精竭虑、上下求索,缥囊历代吉光片羽,缃帙四方雪泥鸿爪,才拨开了历史的迷雾,叩开了人类文明之门。

1983年至2013年,贾湖遗址先后出土陶、石等文物近6000件,同时出土的还有大量房址、墓葬、灰坑、陶窑、人体骨骼、动物遗骸和植物标本。

诸多考古学者认为,贾湖遗址出土文物数量之多、品类之盛、制作之美、内涵之丰富,为全国同时期遗存所罕见,被视为新石器时代前期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贾湖文明是东亚地区万年以来第一座历史丰碑和文化高峰,与同时期西亚两河流域的远古文明相映生辉,是当时最耀眼的文化明星。

中国史前考古学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陈星灿给予贾湖高度评价:“贾湖文化是中国史前文化的第一座高峰。中华文明的星火从这里点燃。”

斯文在兹,延绵不绝。贾湖遗址的发现成为我国1万年文化史、5000多年文明史的又一实证。它与中华大地一处处遗址交相辉映,充分体现出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





贾湖何以影响中国



悠悠岁月,晨曦初照于神州;浩浩史河,礼乐滥觞自贾湖。

贾湖遗址发掘40年来,向全世界展示了规模较大、保存完整、文化积淀极为丰厚的新石器时代前期聚落遗址,不断吸引着全世界人民的目光。

站在这片土地上,感受着悠扬笛声的空灵与脚下泥土的厚重,秋风吹过,草木摇曳,从现实回望远古,思绪激荡。

在这里凝望农耕文明——

南临伏牛山余脉,北依豫中沃野。奔流而来的河水,在这里淤积出地肥水美的广袤平原。这里植物蓬勃生长、动物自由栖息。

经考古发现,贾湖先民在这里筑建房屋、驯化家畜、制作陶器、栽培大豆、耕种水稻、结网捕鱼……新石器时代前期,人类才从洞穴里走出来,笨拙地开辟土地。贾湖展示了一幅生机盎然的农耕画卷。这是9000年前人类生活的画面。

在这里感受礼乐之源——

劳作之余,一曲笛声。这种闲适画面,最早由贾湖人勾勒。

贾湖出土的骨笛,由丹顶鹤尺骨制成,打破了先秦只有五声音阶的结论,是世界上最早七声音阶乐器,初现中原地区古代音乐文明的曙光。它的发现改写了中国和世界音乐史。

1986年至1987年,一批闪着玉石般温润亮光的骨笛横空出世,其中的一支被调往河南博物院收藏展示,因器形完整、意义重大,成为“九大镇院之宝”之一。

1999年,英国权威学术期刊《自然》发表贾湖骨笛研究成果,标题是《Sounds of the Stone Age》(《石器时代的声音》),并以骨笛照片作为封面。自此,贾湖全球知名。

而今,聆听穿透9000年历史烟云的笛音,那正是为后世吹响礼乐文明的先声。

在这里探寻文字奥秘——

贾湖遗址博物馆陈列着若干块龟甲碎片。龟甲上的刻符如同文明在混沌之中睁开的眼眸。

经测定,这些刻符早于殷墟甲骨文4000多年,领先于古埃及纸草文字与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比西安半坡仰韶文化陶器上的刻符和山东大汶口文化陶器上的文字早2000年。

贾湖刻符到底代表了什么?这给后世留下了无限遐想。

直到东汉时期,贾湖向东几十公里的召陵,诞生了一位文字学家许慎。他穷尽一生编纂了一部《说文解字》,为沟通古今汉字文化树起了一座丰碑。

在这里追溯饮食文化——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这般滋味,最早由贾湖人品尝。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马克·戈温教授对贾湖发掘的大量陶器内壁残留物进行分析研究后,发现9000年前的贾湖人已经掌握了酿酒方法。在温和的气候下,他们把果汁和液体蜂蜜放入陶器发酵产生酒精,然后加入粳米继续发酵,最终酿造成酒。这一发现,打破了伊朗保持的酿酒纪录,把世界酿酒史前推了1600年,也使得贾湖成为世界酒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米饭是中国人日常饮食中的主食之一。八九千年前的贾湖地区和如今的江南气候环境非常接近,稻香鱼肥。考古研究还发现,贾湖人不仅吃米、鱼、肉,还吃野果,食物多达几十种。

在贾湖遗址出土的文物中,一种叫作“甑”的器具,有“蒸”的作用。这是出现较早的蒸具之一。

食材、器具饱含着贾湖先民的生活智慧,蕴含着远古时期的饮食文化,体现出中华民族对丰衣足食美好生活的憧憬和信心。这些历经岁月积淀、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为漯河这座食品名城的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

城脉与文脉,一脉相承,生生不息。





贾湖文化焕新出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3000年长安,5000年良渚,7000年仰韶,9000年贾湖……地大物博的中华大地,一处处遗址串联起历史脉络,展开一幅宏伟画卷,让我们知所从来,让我们走到今天。

记者来到新落成的贾湖遗址博物馆,映入眼帘的是古朴圆形建筑群,整体外形像是溅开的水滴,寓意“水是生命之基、文明之源”。博物馆陈列展区分为“礼乐之源”1个主题展厅和“贾湖探秘”“骨笛”“龟甲与符号”“墓葬与葬礼”4个专题厅。每个展厅运用人工智能、5G、MR、雷达投影互动、3D动画等高新技术,设计“粮食加工台”“龟甲传书”“与贾湖人对话”“贾湖人的葬礼”“贾湖人的家”等数字化创意互动展项。

在北京石景山区模式口的古街上,“85后”青年笛箫制作师董寅聪用动物的骨头“复原”了贾湖骨笛,让古乐器重奏“新声”……

在央视《中国考古大会》节目上,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特聘教授刘正国和南京民族乐团演奏家于东波一曲骨笛演奏,激越清扬之音仿佛穿越了9000年的时空……

“秋韵沙澧 今朝漯河”秋灯会上,千架无人机缓缓升空,以天为幕,以光绘出仙鹤翱翔,骨笛声响,远古文化与科技艺术点亮城市之夜……

在年轻人喜欢的“B站”视频平台,网友们用新潮的方式制作出贾湖歌曲、贾湖手游,国潮新风让“Z世代”爱上贾湖文化……

如今,人们心中的文明、博物馆里的国宝、历史书上的故事正以更新、更潮、更炫的方式回归,贾湖文化活了起来、动了起来。

创新,是现代化漯河建设的鲜明标识。贾湖遗址的保护和文化传承也注入了创新因子。

10月26日,位于贾湖村的河南农业大学(舞阳)现代农业综合试验站,籽粒饱满的稻穗随风摇曳,百亩示范稻田开镰收割。

这片示范田选种的3个稻种是国内农业科学家经过十几年的科研攻关,自主培育而成。试验站成立3年来,专家团队“手把手”对村民进行技术指导,推广“旱改水”技术,引沙河水入田,在靠天收的旱地走出新“稻”路,让灿烂辉煌的稻作文化代代相传、接力赓续。

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创新。我市坚持“文化点亮城市、产业彰显特色、创新引领未来”的发展理念,以贾湖文化为支点,积极融入“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体系,集聚成势,把贾湖遗址、贾湖遗址博物馆、北舞渡山陕会馆、沙河湿地公园、胡辣汤美食文化、贾湖酒文化、舞阳盐文化、舞阳农民画等文旅资源串联起来,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乡村旅游业、生态旅游业,推动农食科文旅融合发展。我市以贾湖文化为切入点,设计开发贾湖IP形象、绘本读物、伴手礼品等一批有浓厚地域文化特色的产品,让文创产品代表贾湖文化“张嘴说话”,展现漯河“三城”建设的独特魅力。

行走漯河尽览千年风采,探源文明再谱当代华章。借纪念贾湖遗址发掘40周年暨第二届贾湖文化国际研讨会之东风,祝愿贾湖这张文化名片更加璀璨,成为点亮城市、点亮产业、点亮未来的灯火。


文/漯河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辉 李胜 张伟伟

图/漯河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光

制图/漯河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鑫

统筹/周鹤琦

审读/王俊方



版权声明:未经漯河日报书面正式授权,谢绝任何媒体、自媒体以任何形式转载、摘编漯河名城网原创稿件,违者必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关注我们

    漯河发布客户端

    漯河名城网

    漯河日报抖音号

    漯河日报教育新闻部微信

    漯河日报快手号

    漯河日报人民号

    漯河日报社健康事业部微信

    漯河日报社微公益

    漯河日报社小记者微信

    漯河日报视频号

    漯河日报头条号

    漯河日报微博

    漯河日报微信

    漯河手机报微信

    漯河微地产

    漯河小城生活微信公众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豫ICP备05015908号

豫公网安备 41110302000005号

© 2002-2018 漯河名城网(www.lhrb.com.cn)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漯河名城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