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手机报】市委科技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

★高铁上乘客突发疾病 市中心医院医生紧急救助
2024年7月18日 星期四
农历甲辰年六月十三
今日全市阴有阵雨,气温25℃~33℃
明日全市阴有阵雨,气温26℃~34℃
【漯河要闻】市委科技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
○黄钫督导防汛排涝工作
【防汛排涝】经开区领导督导农田与河道防汛排涝工作
○召陵区领导调研企业防汛工作
○西城区领导调研指导河道防汛工作
○示范区:千余名网格员齐上阵 聚力打好防汛主动仗
○市中医院:全面防汛 守好群众“生命线”
○市妇幼保健院开展安全防范工作巡查
○市骨科医院全力筑牢暴雨期间安全屏障
【好人好事】高铁上乘客突发疾病 市中心医院医生紧急救助
【临颍检察】司法救助解民忧 群众感激送锦旗
【国内】市场监管总局: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国家标准重磅升级
○四川自贡九鼎大楼火灾致16人遇难
【财经】700多元/克!金价再创历史新高
【生活知识】汛期如何防止感染疾病
【美食】虾仁鱿鱼煲
【闲情】老井往事
●漯河手机报每天为您提供本地最新资讯
市委科技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
以科技创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奋力推动新时代漯河“二次创业”
秦保强主持 黄钫等出席
-------------
7月16日,市委书记、市委科技委主任秦保强主持召开市委科技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听取创新平台建设运营情况、食品产业基金与科创基金打通使用情况汇报,研究市委科技委工作规则、市委科技办工作细则,《漯河市科技成果转化容错免责工作指引》、《漯河市食药同源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等。黄钫、周新鹤、李威、乔彦强、马明超等出席。
会议指出,要深入学习贯彻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和全省科技大会精神,创造性抓好贯彻落实,加快建设全国食品创新高地和全国食品创新人才高地。要做好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充分调动企业、科研机构、教育、人才等产学研各环节的积极性,形成共促科技攻关的工作格局。要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坚持“两端发力”,以中原食品实验室为核心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组织引导企业对接科研机构、创新平台,围绕产业链关键技术和产业化应用凝练课题、协同攻关,邀请院士和专家会诊把脉、研究论证、技术指导,促进创新活动和产业发展精准对接、融合发展。要统筹抓好各类创新平台建设,构建高效能科技成果转化机制,营造鼓励创新、包容失败的浓厚氛围。要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完善科教协同育人机制,推动中原食品实验室与高校资源共享、人才共用、相互赋能。要保持开放心态抓创新,加强与一流高校、科研院所、龙头企业合作,汇聚全国、全省创新资源,以高水平开放支撑高水平创新。
会议研究通过市委科技委工作规则、市委科技办工作细则,强调要加强党对科技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市委科技委职能职责,推动党中央、省委和市委科技创新决策部署落地见效。市委科技委要发挥牵头抓总、统筹协调作用,理清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机制、开展创新生态评价,市委科技办要完善推进机制,抓好评估督导和跟踪问效。要严格按照规则和细则议事办事,加强对上汇报衔接、对内协调沟通,搞好顶层设计、总体布局、督促指导,相关单位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整体合力。
会议研究并原则同意《漯河市科技成果转化容错免责工作指引》,指出要科学精准判定性质、明确界限,以事实为依据合理容错免责,给科学家和科技管理人员松绑。要以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金标准,促进更多科技成果落地生“金”。要严格落实科技成果评价准入流程和容错免责工作流程,细化权责清单,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市委科技委要加强指导,多部门协同联动、依法依规执行。
会议听取了全市创新平台建设运营情况汇报,强调要坚持实体化运作,一体化完善组织架构、硬件设备、办公场地、运行机制等,让创新平台真正发挥作用。要注重会聚人才,把更多科技领军人物和专家人才吸引到各类创新平台,以高层次人才引进带动项目、激活产业。要抓转化促应用,搭建一站式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推动更多的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要加强指导帮扶,对各类重点实验室逐一走访调研,精准破解难点问题。
会议还研究了《漯河市食药同源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听取了食品产业基金与科创基金打通使用情况汇报。(漯河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丹)
黄钫督导防汛排涝工作
-------------
7月17日上午,市长黄钫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到工业园区、积水路段等地,督导防汛排涝工作。
黄钫一行首先来到经济技术开发区,深入双汇第一工业园、漯河卫到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等地,与辖区、企业负责人深入交流,仔细询问强降雨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得知经济技术开发区绝大部分重点企业均保持正常生产,黄钫表示肯定,要求经济技术开发区在一刻不停抓好工业园区积水点排涝的同时,派人主动上门、贴心帮扶,帮助指导企业做好厂区防汛排涝、员工食宿安排、灾后清淤消杀等工作,确保正常生产企业心无旁骛抓生产、停工企业早日复工复产。
“积水彻底排完还需要多久?都采取了哪些措施?”在嫩江路中储棉漯河有限公司附近区域,黄钫实地察看积水和排水情况,现场督导抢险排涝疏通工作。他指出,对积水严重区域,既要安排人员现场值守,确保绝对安全,又要多措并举、多管齐下,统筹调度抽排水设备,加大排水力度,尽快排除积水,保障群众出行畅通。
督导中,黄钫强调,要按照“打一仗进一步”的要求,认真做好总结复盘,及时梳理有效举措,全面剖析问题短板,制订标本兼治的整治方案,实施城区内涝系统化治理工程,全面提升城市防汛排涝能力,彻底解决城市内涝问题。(漯河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建军)
又讯 7月17日下午,市长黄钫深入召陵区、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调研农田防汛排涝工作,强调要组织力量尽快排除田间积涝,尽最大努力降低农田损失。
黄钫一行先后来到召陵区青年镇三朱村、老窝镇支毛陈村和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黑龙潭镇老应村农田排涝现场,详细了解农作物受灾情况和农田排涝进展,并与有关负责同志共同研究排涝措施。他要求,属地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压紧压实责任,不等不靠,积极组织人员、机械设备,下沉一线,疏浚田间沟渠,畅通排水渠道,加大抽排力度,全力排除农田积水,防止农作物长时间浸泡。要落实好农业保险理赔工作,科学指导农民适时开展补种,最大限度降低农田损失。要及时复盘,着眼长远,落实好灌区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工程性措施,优化排涝体系,提升农业农村防汛排涝能力。(漯河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军亚)
●7月17日,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常英敏带队到中原食品实验室、漯河食品工程职业大学调研食品创新人才高地建设,并就人才引育、平台建设、成果转化等工作召开三所高校座谈会。漯河医专党委书记赵建钊参加。常英敏强调,高校是人才集聚的主要平台,要聚焦食品创新高地建设,突出优势学科和平台建设,抓好领军人才、青年人才的引育用留。(漯河日报全媒体记者 尹晓玉)
●7月17日,在收听收看全省防汛视频调度会议后,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乔彦强主持召开全市会议,贯彻落实全省会议精神,分析研判当前防汛形势,安排部署我市具体工作。乔彦强指出,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利用降雨间歇期,抓紧抢排主城区及县城道路、个别涵洞、低洼居民小区和城中村积水,争取在新一轮集中降雨前把积水排除完毕。(漯河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丹 见习记者 蔡嘉诚 )
●7月17日,副市长周剑主持召开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推进会,听取部门外出调研及我市物流发展顶层设计工作情况,研究谋划物流业提升路径、方法和目标。周剑强调,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精准查找我市物流业发展的痛点、堵点和短板,紧盯物流业发展新阶段的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加快研究出台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支持政策;要深入调查研究,形成支持物流业发展提升的具体意见;要不断探索建设电商云仓等仓储物流新业态新模式,并不断总结完善推广经验做法。(漯河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俊霞)
★详细报道请关注今日《漯河日报》
经开区领导督导农田与河道防汛排涝工作
-------------
7月17日下午,经开区党工委书记刘少宏带领相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深入辖区督导检查河道、农田排涝防汛工作。
督导组来到黑河东支、邓襄镇尚庄低洼农田、尚沱线黑河桥等处,实地察看河道防汛风险隐患排查、人员安排、责任落实等情况,并对进一步做好河道、农田排涝工作再安排再部署。
督导强调,全区各级要认真落实省委、市委工作部署要求,进一步压紧压实防汛责任,加强协调配合,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坚决守住防汛安全底线。要统筹调度,加强值班值守,加强河道巡查力度,切实做到第一时间发现报告、科学处置,确保堤防安全。要对居民住房、敬老院等重点区域和部位,开展拉网式大排查、大整治,及时消除因强降雨造成的各类安全隐患。城建、农业农村等单位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快速做好农田积水抽排力度,最大程度降低农田损失,全力以赴保障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安全。
召陵区领导调研企业防汛工作
-------------
7月17日上午,召陵区委副书记、区长王中伟先后到亿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金鼎纸业包装有限公司调研企业防汛工作,详细了解企业受损情况和防汛物资储备、汛期安全生产等,现场协调解决有关问题。
西城区领导调研指导河道防汛工作
-------------
7月17日下午,西城区管委会主任谢闯到阴阳赵镇调研指导河道防汛工作。
谢闯来到和庄村澧河桥,实地察看河道水位、水流速度,并详细了解河道行洪、值班值守、防汛备汛等情况。
谢闯要求,各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强化风险意识、树牢底线思维,加强隐患排查整治工作,紧盯河道险工险段等重点领域,深入开展排查,及时发现隐患。要科学研判雨情水情汛情,加强监测预警,细化完善应急预案,强化防洪抢险应急演练,严格落实汛期24小时值班制度,畅通信息报送渠道,确保安全平稳度汛。
示范区:千余名网格员齐上阵 聚力打好防汛主动仗
-------------
面对连日来强降雨造成的严峻汛情,示范区组织各级党组织迅速行动,凝心聚力,全力以赴打好防汛备汛、抢险救灾主动仗,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加强统筹调度。在省市防汛视频调度会后,示范区第一时间传达会议精神,统筹调度防汛救灾各项工作。构建区、镇、村三级联动的防御责任体系,加强值守预警,实行应急集中大值班,确保及时发布灾害性天气预警和防御部署安排。
全面排查隐患。聚焦前期排查的防洪排涝工程、城镇内涝、洪涝灾害等重点区域、重点部位,建立动态隐患问题清单与整治销号清单。持续核实更新灾害点、危旧房屋、低洼地带等危险区域信息,对困难群众、独居老人、留守儿童等特殊人群重点关注。
全部力量下沉。动员1102名网格员在排水排涝、监测预警、应急处置中作表率、当先锋。区机关210余名党员自觉落实平急转换工作机制,落实“双报到”制度,主动到村(社区)一线服务群众。区、镇、村三级救援队、抢险队伍2000余人全员集结,保持迎战状态。已储备12台大流量抽排水设备、5台无人机以及救生衣、防汛工作灯等综合保障物资,有效提升应急指挥调度与处置能力,确保全区安全度汛。(赵梦衍 赵星辰)
市中医院:全面防汛 守好群众“生命线”
-------------
近日,我市持续降雨,市中医院闻汛而行,迅速启动防汛应急响应,全力以赴做好汛期医疗保障工作,切实为群众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7月16日,面对新一轮的短期强降雨,该院紧急召开防汛安全工作会,会上根据情况调整防汛领导小组、防汛巡逻队、抢险突击队、后勤保障队人员,明确责任分工,并成立医疗救护队,安排一批经验丰富的医疗队伍全力守护患者生命安全。
当天,该院院长杨轶及院班子成员带领后勤保障及相关科室人员在院内进行防汛安全大检查,先后到地下车库、设备机房、药房、食堂、急诊科等重点区域,察看设备运行、药品供应、用电安全及急危重症病人救治情况。此外,院领导带头排查医院地下车库等低洼易淹区域,并在重点区域提前放置沙袋,及时行动;防汛巡逻队、抢险突击队等后勤保障人员保持全天通讯畅通,实施24小时值班值守制;后勤科、药剂科、医疗装备科等做好应急物资、药品储备,医疗设备的供应工作,全方位保障医疗安全。
7月16日,急诊全天出车近20次,有的路段水深难行,医务人员蹚水到病人家中,第一时间为患者诊治。市中医院将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加大汛期安全隐患排查,确保救灾医疗应急工作能够及时高效有序地开展,全力保障人民群众就医安全。(朱晓晴)
市妇幼保健院开展安全防范工作巡查
-------------
7月17日,市妇幼保健院(市三院)党委书记吕净上、院长张华丽带领后勤、基建、物业等相关科室负责人开展安全防范工作巡查。
巡查组深入消防重点区域,确保消防器材完好、通道畅通;检查防汛工作,包括排水系统、物资储备及应急预案,以应对极端天气。同时,检查了危化品管理,保障存储、使用及废弃物处理规范安全;检查了监控室、制氧机房、信息机房等关键区域,保障设备运行正常。巡查组还关注食堂燃气及食品安全,确保患者与职工饮食无忧。张华丽对急诊团队给予高度评价,鼓励其在极端天气下继续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服务。
此次巡查,进一步巩固了安全生产防线,提升了全院职工的安全防范意识。该院将持续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确保医院各项工作平稳有序进行。(荆明)
市骨科医院全力筑牢暴雨期间安全屏障
-------------
为全力应对持续强降雨天气带来的影响,7月16日,市骨科医院(漯河医专二附院、漯河市立医院)对医院重点部位进行全面摸排并安排部署防汛工作,全力保障医院生产安全和正常诊疗工作。
在该院配电室、大型设备间、病案室、项目工地等防汛重点部位,工作人员实地检查防汛沙袋、挡水板等防涝设施设置,重点察看了排水管道是否畅通,有无堵塞和积水情况;电力设备是否正常运行,有无漏电和短路隐患。排查过程中,检查人员及时疏通和清理了管道杂物,对地势较低的区域放置了抗洪沙袋,有效防止了严重积水的发生。
同时,该院还加强对患者和家属的防汛安全教育,提醒他们注意自身安全,避免在雨天外出。该院各科室启动应急预案,确保在突发情况下能够迅速响应,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医疗服务。
该院党委要求全院职工迅速进入紧急防御状态,盯牢积水风险点位,快速反应,及时排涝,切实防范处置积水风险。加强值班值守,不间断开展排查巡查,逐点落实责任、完善预案、消除隐患,确保各项工作形成闭环,确保关键时刻调得出、用得上。
市骨科医院将持续加强院内的重点区域、危险部位和薄弱环节巡查排查工作,做到闻汛即动,消除隐患,保障院区安全。
高铁上乘客突发疾病 市中心医院医生紧急救助
-------------
“1号车厢有乘客突发疾病,有哪位乘客是医务人员,请速到一号车厢救治。”7月12日下午3点30分左右,在漯河西开往北京西的G336次列车上,前往北京参加全国质控会议的市中心医院超声科主任刘俊香和质控秘书张攀医生突然听到播音员急切的救助声,出于职业本能两人快速跟随乘务员前往事发车厢。同一时间,前往北京学习的市中心医院介入科付培基医生也赶到了1号车厢。
1号车厢突发疾病的是一位50岁左右的中年男子。该男子满脸通红,呼吸急促,表情痛苦。几位医生对其进行了简单的询间。得知该男子患有糖尿病,立即对其进行心肺听诊检查,测量血压、脉搏。当时血压183mmHg,心律120次/分,心肺听诊没有异常。刘俊香赶紧从乘务员提供的急救箱内找来了速效救心丸给该男子舌下含服。
考虑到该男子有糖尿病病史,从上车一直没有进食,有出现低血糖的可能,三位医生又从同车厢乘客处借来了糖块备用,并不断跟他做心里疏导。大概10分钟后,他们又为该男子测量了血压,收缩压已从原来的180mmHg降130mmHg。
三位医生建议该男子及时到附近医院进行下一步的检查和治疗。由于列车离最近的一站还需要20分钟,三名医生就一直陪在男子身边,每隔10分钟对其进行一次体格检查和生命体征的测量。到站后,该男子被当地救护车接走,三位医生与120医生进行了详细的交接,最后才相继回到自己的车厢。
“面对这么危急的情况,相信每一个医务人员都会施以援手,也希望大家平常多学习急救知识,在关键时刻能自救互救”。市中心医院的三位医生说。
司法救助解民忧 群众感激送锦旗
-------------
“你们为了帮我办理司法救助,多次来回奔波,我非常感动,也很感激。今天我特地让儿子带我来向你们当面表示感谢!”7月16日一大早,一起案件当事人周某某母子二人冒着大雨来到临颍县人民检察院,将一面写有“情暖百姓解民忧 心系群众办实事”的锦旗送到第五检察部干警手中。
据悉,2023年5月,周某某的丈夫因交通事故意外身亡,肇事方无力赔偿。在了解到该案情之后,2023年11月,第五检察部干警第一时间前往周某某的家中调查了解情况。经了解,周某某因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等疾病,需常年吃药。儿子在外地工作,周某某独自生活,没有经济来源,家庭境况十分困难。审查过后,第五检察部决定对周某某提起国家司法救助并发放救助金。同时,考虑到周某某年纪较大,住所距离检察院较远,第五检察部干警多次往返周某某家中为其办理救助金后续手续。
临颍县人民检察院将继续秉持着“把群众当亲人”的理念,推动“检护民生”专项行动走深走实见行见效。(王瑞苗)
市场监管总局: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国家标准重磅升级
-------------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要求》(GB 15979—2024)强制性国标,为消费者健康保驾护航。随着我国居民卫生习惯持续改善、安全意识不断增强,卫生用品安全备受关注。新标准调整了标准适用范围,细化了原材料卫生要求,优化了生产过程卫生要求,强化了产品卫生要求,并更新和补充了相关检测方法,全面升级卫生安全标准。(市场监管总局)
四川自贡九鼎大楼火灾致16人遇难
-------------
7月18日,四川自贡市高新区生态环境与应急管理局发布情况通报:自贡市九鼎大楼“7·17”火灾事故现场救援已于7月18日凌晨3时结束,现场已无被困人员。火灾造成16人遇难,受伤人员均得到妥善救治。经初步调查,此次火灾事故由施工作业引发,具体情况正在进一步调查中。善后工作正在进行。(央视新闻)
700多元/克!金价再创历史新高
-------------
7月16日,纽约市场金价一度升至每盎司2440美元上方,创历史新高。受金价上涨影响,国内各大黄金品牌的金价增至700多元/克。(央视财经)
汛期如何防止感染疾病
-------------
1.减少露宿,使用蚊帐、驱虫剂,避免蚊虫叮咬;
2.灭鼠、防鼠,不吃老鼠咬过的食物;
3.不用脏手揉眼,不共用毛巾、牙刷等个人用品;
4.尽量减少淋雨,减少在水中浸泡的时间,防止蚊虫叮咬及各种皮肤感染;
5.不到污水中洗澡、捕鱼,加强个人防护,避免接触疫水,预防血吸虫病;
6.尽量减少阳光曝晒的时间,注意通风和防暑降温,防止中暑;
7.出现腹泻、发热等不适,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虾仁鱿鱼煲
-------------
“夏天食欲差的人可以试着做这道菜,拌米、拌面都很好吃。”7月 16日,家住市区嘉业城市花园小区的田桂枝女士向记者介绍了自己的拿手菜——虾仁鱿鱼煲的做法。
首先,在虾仁中加入盐、料酒腌制;起锅烧油,放入蒜末儿、干辣椒炒1分钟到2分钟,随后加入豆瓣酱、生抽 、老抽、蚝油、白糖和少许白胡椒粉,搅拌均匀后盛出,一碗酱汁就做好了。
起锅烧油,炒香葱段、姜片,放入菌菇、粉丝,倒入开水没过食材,盖上锅盖焖煮3分钟到5分钟;开盖,放入清洗过的鱿鱼和腌过的虾仁,倒入之前调配的酱汁,继续焖煮5分钟到8分钟,最后淋上几滴香油提味即可。
“这道菜做法简单、味道鲜美,大家赶紧试试吧。”田女士说。(漯河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旭)
老井往事
-------------
我们村东头有一口老井,是村民们的饮水井。
说起老井,究竟是什么年代挖的,没人说得清楚。这口老井用甘甜的水养育着村里一代又一代人。井台四周的石板上踩出了很多深深的脚印,仿佛向人们诉说着岁月的沧桑。
老井在村里的主干道旁,平时人来人往,很是热闹。记得小时候,水井边经常放着一盘井绳和一个小木桶,赶路的人口渴了,提上来一桶水,大口大口喝个痛快,清凉甘甜的井水让人疲惫顿消。田野里劳作的乡亲们,回村的第一件事就是在老井旁喝上几口井水,再蹲在旁边吸一根自己手卷的烟,才哼着小曲回家去。
我小时候,村里家家户户都有一个大水缸,水缸里经常盛满老井的水。早晨,男人们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水缸挑满,保证一家人一天的生活用水。挑水的事都是男人干的,男子成年的标志就是看你会不会挑水。记得我家的水都是父亲和哥哥挑的。上初中了,父亲让我学挑水。那时,挑水用的是瓦罐和勾担。挑水不算难,但从井里取水很难。我用勾担勾住瓦罐,却无论如何也灌不满罐里的水,往上拔时一不小心碰到井壁,瓦罐就碎了。我不止一次在井壁上打碎瓦罐,拿着空勾担垂头丧气地回家。为此我挨了父亲不少批评,嫂子也没少笑话我。挑的次数多了,我慢慢熟练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小瓦罐变成了大铁桶,我挑起满桶水快步如飞,家里的水缸很快就挑满了。
老井滋养着父老乡亲的生活,乡亲们也从不忘维护老井,每年春季都要掏井、修井。乡亲们把井底的淤泥、石块、瓦砾清理出来,再往下挖很深。井壁是用青砖砌成的,破损处要用青砖重新砌好。在修井前还要举行个仪式,由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在井边摆上贡品,燃放鞭炮,三拜九叩后才开始修井。这样做的目的是让井神保佑村民,让井水更多、更甜。村里的小伙子们喝上几口烈酒,脱掉衣服就下井了。初春的井水冰凉,但小伙子们不顾这些,轮流下井,一干就是一天。每次修井后,老井的水就会更甘甜。
老井的水我饮用了二十多年,直到参加工作后离开家乡。工作后每次回老家,吃一碗妈妈用老井水做的捞面条,我总感觉格外好吃。临走前再喝几口老井的水,更让我心旷神怡。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村里家家户户都用上了自来水,老井慢慢淡出了村民们的生活。退休后,我回老家的次数比原来多了。每次回家,我都会来到老井旁,凝神伫立。老井早已被弃用,井边杂草丛生,井口被一块大水泥板盖得严严实实。这口饱经岁月沧桑的老井有讲不完的故事,它见证了村民生活翻天覆地的变化,它曾经的甘甜依然滋润着我的心田。(娄德安)
人生路上,每个人都在奔跑,我们会赶超一些人,也会被一些人超越。有的人想要尽早抵达目的地,有的人偏爱欣赏沿途的风景。试着寻找一种最适合自己的速度,莫因疾进而不堪重荷,莫因迟缓而空耗生命。新的一天,早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漯河手机报微信:lhsjb0395。
★新闻热线:5616809;栏目合作:13939539719。
★漯河手机报订阅方式:移动用户发送“LHSJB”到10658300;联通用户发送3lh至10655885;电信用户发送“704”至106592066。
漯河日报社荣誉出品
统筹:左小正
编委:包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