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这位乡间“音乐人”,把乡愁写进游子心坎里
小号
默认
大号
2024-07-25
来源:
从“在澧河岸边”到“绿荫里村庄”,从“槐香淡淡”到“母亲叮嘱”,他用寥寥数笔勾勒出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场景,让简单易懂的歌词幻化成流光溢彩的情感飞入异乡人思乡的“窗口”,在娓娓道来中唤醒他们对故土的怀念。歌曲《写给九街》在朋友圈、抖音发出后,成了很多人的单曲循环,引起了无数人的共鸣:他的手机一直响个不停,不少朋友、网友在听了这首歌后纷纷留言,关于听歌的感受,关于思乡的感慨……
词作人张守阳是一名九街镇政府工作人员,并非专业的音乐人,但他笔下的歌词却是细腻至深的。《写给九街》里,不仅有他对九街之美的记录,也蕴含着他对家乡的眷恋和深情。“我看到过这个地方一年四季的景象,也遇到很多感人至深的故事。”在九街镇政府工作3年多的张守阳对九街镇有着很深的感情。每当张守阳空闲休息的时候,这些景象就会在他脑海中不断浮现,渐渐地,他想通过写歌这种方式把情感抒发出来。“灵感其实就是来源于平常在村庄里面走访农户时看到的一些场景,有时候我也会拍一些照片记录下来。”谈及歌词的创作灵感时张守阳说道。
每天看着美景,再加上日常工作与淳朴村民相处久了,创作冲动感就愈强烈,但张守阳没有着急将这些元素付诸于笔,而是记在心里,等待着某个契机将这些素材串联起来形成歌词。“写词的时间,其实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长,这首歌写词只用了几分钟就写好了。”张守阳说,那天他吃过晚饭后散步到澧河边上,看着远处的村庄,看着眼前美丽的画卷从夕阳西下到月亮升起时流动的变化,突然就有了灵感。“我赶紧回去把看到的、想到的画面用歌词的形式写出来。”因为长时间日常素材的积攒,张守阳信手拈来,落笔时,那些过往的经历就像走马灯一样,许多个场景争先恐后地冲向纸面。“我站在澧河岸边,两钓流水”“绿荫里村庄,有可爱的小黄和阿娟”“待到红霞盈满了天,我就回到你的身边”“柔软的月光下,是那万亩的田”……在这里,每一句话都被打上了九街与思乡的烙印。创作完成后,张守阳又反复润色,并找熟识的朋友帮忙谱曲、试唱。该曲发布一周时间内,抖音阅读量近5万,微信视频阅读量超两万。说起朋友圈、抖音上的转发、点赞和评论,张守阳认为不是自己写得好,而是触动了游子们的心。“《写给九街》火了,但火的不是歌,而是在外的孩子想家了。”除了抒发情感,张守阳心里还藏着自己的另一个想法,那就是想通过写歌这种新颖的方式宣传一下九街、宣传一下家乡。“让更多人能够从歌曲当中回味到童年,能够想到家里的亲人、童年的玩伴、村口的老树等等。”同时,张守阳也表示现在的年轻人喜欢在手机上刷视频、听音乐,通过写歌的方式对家乡进行宣传也更受他们的喜爱。张守阳告诉顶端新闻记者,音乐是很好的媒介,带有故事内核的歌曲将会让家乡乘着歌声的翅膀,增强家乡的知名度,唤起在外游子对家乡的情感。“拿贾湖遗址来说,我此前所写的《贾湖之畔》更多的是展示一个宏大的主题,而现在我想写以贾湖为背景下想象出来的一个美丽爱情故事。”谈及未来的创作想法时,张守阳说下一步他将创作一些从小切口叙事的歌曲,用音乐讲述舞阳故事,用旋律表达真实情感。“听歌的人可以通过人物故事来从另一个视角去了解贾湖。”张守阳表示通过人物叙事的方式可以传达更细腻的感情,也更能引起大家的共鸣。
在张守阳看来,浓浓的乡愁是根“牵引绳”,家乡的发展蝶变又何尝不是一剂振奋人心的“催化剂”,政府相关部门也可以借助新形式新载体推动宣传等方面的工作。“新颖的宣传方式更容易让人接受,也会得到大家的喜欢和认可。”张守阳说道。“这对宣传政府政策也有帮助,例如我们用顺口溜、快板、音乐等方式把政策简单明了得进行宣传,容易让群众理解和接受,更利于我们发动群众,让他们参与、配合我们的工作。”正是这份对家乡的情怀和精神,张守阳才创作出有温度、有情怀、接地气的优秀作品。随着歌曲在网络走红,在倍感振奋的同时,张守阳也对未来用更加新颖的方式宣传家乡充满信心,“我还会创作出更多歌曲,用好的作品给家乡点赞。”
来源丨河南日报
编辑:刘亚杰
版权声明:未经漯河日报书面正式授权,谢绝任何媒体、自媒体以任何形式转载、摘编漯河名城网原创稿件,违者必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关注我们
漯河发布客户端
漯河名城网
漯河日报抖音号
漯河日报教育新闻部微信
漯河日报快手号
漯河日报人民号
漯河日报社健康事业部微信
漯河日报社微公益
漯河日报社小记者微信
漯河日报视频号
漯河日报头条号
漯河日报微博
漯河日报微信
漯河手机报微信
漯河微地产
漯河小城生活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