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临颍:民族同心聚合力 共赴“和美”振兴路

近年来,临颍县城关街道以“五星”支部创建为抓手,以产业强为基础,塑形环境为“美”,铸魂精神为“和”的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走出富有临颍特色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实践,在乡村振兴中向着共同富裕阔步前进。
立足党建引领聚合力,同心共绘团结花。城关街道始终把创建工作作为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具体实践,高位推动、高效落实。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全面落实民族工作主体责任,成立民族团结进步创建领导小组,设立了民族宗教综合管理办公室,制定出台《城关街道创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工作方案》,做到了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事事有人管、事事有人办。二是深化理论武装。以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为示范,带动城关街道党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专题学习,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全体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体系和党校培训计划,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培训,不断提升街道党员干部做好民族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三完善工作机制。坚持把民族工作与党的建设、意识形态、乡村振兴等中心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督查,严格“两个纳入”,组建创建工作专班,定期召开有关人员会议,及时研究工作、解决问题,加强自我管理和提高,推动形成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
立足产业强基础,带动“特”“优”农业全域振兴。城关街道在乡村振兴中城关街道抢抓新质生产力机遇,聚焦"创",盯紧"干",突出"亮",立足特色优势产业,围绕南街村集团“一业带动多业上,多业辅助一业兴”的村集体经济发展之路,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运用南街村基础推动打造“三链同构·农食融合”的粮食精加工全产业链条,因地制宜创新构建“党建引领、项目驱动、资源联动、龙头带动、双绑发展”的振兴模式,通过政策、资金、技术等措施和手段,探索出一条捆绑龙头企业、村集体合作社、农户主体利益的"产+供+销"全产业链条发展之路。围绕“南街村红色文旅+”将南街、丁庄、鼓楼社区、双庙、三里头、北街串点成线、连线扩面、联村共创,形成跨界联动城关一步一景新局面,形成集生态美景、人文景观、红色旅游、非遗古迹于一体的“古颍川行”跨界联动旅游路线;围绕“南街村农副产品+”形成集脱毒甘薯育苗、玉米小麦收储、红薯淀粉精加工等生产示范、科学研究、观光采摘、休闲娱乐、科普教育等于一体的智慧农业园;围绕“南街村电商直播带货+”形成集“现代农业+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电商平台”于一体的产业销售综合体,使得农户、合作社、龙头企业之间建立长期稳定的利益链接,达到各村之间各有特色、优势互补、全域盘活、团结进步的实践效果。
立足环境“画”美景,构建生态宜居画卷。城关街道以“和文化”为内涵推进民族团结融合发展,着力构建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统筹推进环境保护、产业发展,着力构建生态宜居画卷,通过南街村“一抓三促”、“做好三种人,不做三种人”等有效实践,推动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结合,通过农村书屋建设,大型健身场所建设,成立城关街道秧歌队、腰鼓队、盘鼓队、健身舞蹈队、篮球队、文化站娱乐活动中心等服务让身有所栖的古韵乡村,成为心有所依的精神家园,为凝聚民族同心合力 共赴“和美”振兴路凝聚强大合力。
通讯员丨杨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