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漯河名城网 > 社会

2024年“书香漯河”第六届诗词大赛冠军孙宜璠:诗词伴我成长

小号 默认 大号
2024-09-19 来源:

孙宜璠在比赛中朗诵经典名篇。

“这场比赛高手如云,难度比较大,能拿到冠军我也很激动。”9月18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2024年“书香漯河”第六届诗词大赛冠军获得者孙宜璠难以掩饰喜悦之情。

今年13岁的孙宜璠是漯河市实验中学八(10)班的学生。怎样才能巧妙地平衡学习与备赛呢?“暑假是我学习诗词比较集中的时间,每天我都会花30分钟读诗词,比赛前也会做一些关于诗词方面的题目。”孙宜璠说,在平时,她更倾向于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学习诗词。“吃饭时偶尔会翻书读上几句,放学路上听些诗词课件,虽然每次时间很短,但积少成多,最终有了质的飞跃。”

孙宜璠坦言,参加这次比赛的初衷就是为了更深入地学习诗词。然而,比赛现场的紧张氛围还是让她感到了压力。“在抢答环节,我一开始总是抢不到题,就很着急,甚至因为急于抢答而犯规。随后,我调整了心态,让自己冷静下来,从容面对。很快,我就找到了状态,能够在听题后迅速抢答。”

孙宜璠的诗词启蒙早在学龄前就开始了。“我喜欢诗词,从小就教她读一些简单的诗词。”孙宜璠的妈妈孙培培说。

“上小学时,老师经常给我们讲诗词背后的故事,比如诗人的生平、经历以及诗人写诗的背景、趣闻等,让对我诗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诗词不仅让我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而且在欣赏诗词的过程中,仿佛穿越千年和诗人相遇,与他们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那种感觉真的很美妙。”孙宜璠说,诗词不仅启迪了她的思想,浸润了她的心灵,还让她的作文文采飞扬。

如今,诗词早已成为孙宜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即使学业繁忙,她依然挤出时间学习诗词。“除了坚持每天早起诵读古诗,学习疲惫时,我也会读会儿诗放松心情。课后,我还和同学讨论、交流诗词。学习诗词对于我来说,真的是一种精神享受。”孙宜璠说。

在孙宜璠看来,学习诗词也是讲究方法的,不能死记硬背。“要借助联想,把自己置身于诗人所描绘的意象和情境之中,可以更好地达到与诗人情感共鸣的境界。”孙宜璠说,最近,她喜欢读辛弃疾的词,尤其是《青玉案·元夕》。“这首词的前部分描写了很多热闹场面,最后一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让人特别有感触。我非常喜欢这种构思精妙、含蓄婉转、回味无穷的感觉。”

记者了解到,孙宜璠还获得了2022年河南省诗词大赛一等奖、2023年漯河市第五届诗词大赛“诗词达人”争霸赛冠军。“此次诗词大赛对宜璠来说,收获的不仅是冠军称号,对她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也是一种肯定。上次比赛时,我还帮她整理了错题本。这次比赛都是宜璠自己在准备,包括制订计划、整理错题,都是她自己在做。”孙培培说。

“诗词伴我成长,也让我更善于思考。拿到冠军后,我更加自信了,希望以后有机会能参加更多这样的诗词比赛,不断提升自己,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孙宜璠满怀信心地说。

漯河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玲玲

统筹 周鹤琦

审读 王俊方



版权声明:未经漯河日报书面正式授权,谢绝任何媒体、自媒体以任何形式转载、摘编漯河名城网原创稿件,违者必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关注我们

    漯河发布客户端

    漯河名城网

    漯河日报抖音号

    漯河日报教育新闻部微信

    漯河日报快手号

    漯河日报人民号

    漯河日报社健康事业部微信

    漯河日报社微公益

    漯河日报社小记者微信

    漯河日报视频号

    漯河日报头条号

    漯河日报微博

    漯河日报微信

    漯河手机报微信

    漯河微地产

    漯河小城生活微信公众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豫ICP备05015908号

豫公网安备 41110302000005号

© 2002-2018 漯河名城网(www.lhrb.com.cn)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漯河名城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