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漯河名城网 > 政务

记者在一线 | “种”出甜蜜生活

小号 默认 大号
2024-09-25 来源:

image.png

9月14日,记者走进召陵区万金镇明明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番茄温室大棚,看到一株株番茄秧苗整齐排列,一颗颗番茄掩映在绿色藤蔓间,错落有致、惹人喜爱。挂满枝头的番茄虽然还没有完全成熟,但形态均匀、色泽鲜亮、个头饱满。

“这7座大棚种的是普罗旺斯大番茄,到10月底就可以上市了。番茄成熟后,每天可以向市场供应三四千斤。”该合作社负责人曹明明说。

2——“种”出甜蜜生活(配图)(2480716)-20240925085530.jpg

曹明明今年29岁,大学毕业后,看到了水果和蔬菜种植的商机,开始自主创业。2022年,曹明明投资成立合作社,承包了20座蔬菜大棚。“普罗旺斯大番茄很受欢迎。像这样的大棚,每座占地5亩左右。按照每亩地4000斤的产量,每座大棚大概有2万斤的产量。番茄上市后,每天的销售额近万元。”曹明明说。

耕作周期短、产量高、回报高,小小的番茄成了名副其实的“致富果”,既鼓了群众的“钱袋子”,又解决了部分村民的就业问题。“大棚里的工作不重,但都是细致活儿,平时需要二三十名工人。这些工人都是附近的村民,利用闲暇时间来打零工,每人每月有1000多元的收入。”曹明明告诉记者。

走出番茄大棚,记者又走进曹明明的有机花菜种植大棚。

“我建了7座有机花菜大棚。每座大棚占地1亩。有机花菜的价格相比番茄低一些,种植难度也低一些。”曹明明说,目前,她已经租了余营村300亩地,一年租金二十多万元。未来,她将进一步提高大棚管理的精细程度,种植更多品种的蔬菜,带动更多村民就业,为实现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漯河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晓甫

统筹 | 周鹤琦

审读 | 王俊方



版权声明:未经漯河日报书面正式授权,谢绝任何媒体、自媒体以任何形式转载、摘编漯河名城网原创稿件,违者必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关注我们

    漯河发布客户端

    漯河名城网

    漯河日报抖音号

    漯河日报教育新闻部微信

    漯河日报快手号

    漯河日报人民号

    漯河日报社健康事业部微信

    漯河日报社微公益

    漯河日报社小记者微信

    漯河日报视频号

    漯河日报头条号

    漯河日报微博

    漯河日报微信

    漯河手机报微信

    漯河微地产

    漯河小城生活微信公众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豫ICP备05015908号

豫公网安备 41110302000005号

© 2002-2018 漯河名城网(www.lhrb.com.cn)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漯河名城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