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漯河名城网 > 政务

记者在一线 | 小香菇撑起致富伞

小号 默认 大号
2024-11-12 来源:



image.png


“我们村现在有香菇种植大棚三百多个,每年种植香菇三百多万袋。不少村民靠种植香菇走上了致富路。”11月10日,记者来到舞阳县文峰乡后藕池村,该村党支部书记王喜民说。记者看到,村子里有许多香菇大棚。作为“香菇种植示范村”,后藕池村的香菇种植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


2(记者在一线)小香菇撑起致富伞(分离图(2535165)-20241112091044.jpg


20世纪90年代初期,后藕池村开始种植香菇。“那时候家家户户都种,刚开始就是一家一户一个大棚。当时的口号是:种上千袋菇,能挣6000元。”村民王培军告诉记者。

“菌袋里面装的是木屑。制袋完成后,需要进行蒸袋、发酵等步骤。”韦士奇是后藕池村的香菇种植大户,从事香菇种植已经几十年的他对香菇种植的各个流程熟稔于心。他家有香菇种植大棚五十多个,每个占地四百多平方米。走进他的香菇种植大棚,记者看到一排排钢架上摆满了整整齐齐的菌袋。“我现在雇了二三十个工人采摘。每天上午采摘完以后,工人会把香菇放进冷库保存。”韦士奇告诉记者,经过几十年的经营,他已经有很多老客户了,现在他每天都要到郑州送货。除此之外,他还会供货给万邦国际物流园等。通过香菇种植,韦士奇一年的收入能够达到几十万元。

如今,后藕池村一半以上的村民都从事香菇种植,像韦士奇这样的种植大户有十几户。通过香菇种植,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实现有工作、有收入,逐步脱贫致富,过上幸福的生活。“未来,我们会继续往香菇种植产业化方向努力,把村里的香菇产业做大、做强。”王喜民说。对于未来,他充满信心。

漯河日报全媒体见习记者 李沛真

校对 王   培

统筹 周鹤琦

审读 李玉冰


版权声明:未经漯河日报书面正式授权,谢绝任何媒体、自媒体以任何形式转载、摘编漯河名城网原创稿件,违者必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关注我们

    漯河发布客户端

    漯河名城网

    漯河日报抖音号

    漯河日报教育新闻部微信

    漯河日报快手号

    漯河日报人民号

    漯河日报社健康事业部微信

    漯河日报社微公益

    漯河日报社小记者微信

    漯河日报视频号

    漯河日报头条号

    漯河日报微博

    漯河日报微信

    漯河手机报微信

    漯河微地产

    漯河小城生活微信公众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豫ICP备05015908号

豫公网安备 41110302000005号

© 2002-2018 漯河名城网(www.lhrb.com.cn)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漯河名城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