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漯河名城网 > 文化

老寨墙

小号 默认 大号
2024-11-25 来源:

■陈猛猛

在时光的长河里,总有些事物如沉默的磐石,静静地躺在光阴的河床,任凭流水冲刷,却始终坚韧不拔。它们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巨变,承载了无数故事与情感,成为心中永恒的风景。

在生我养我的村庄,就有这样一道风景——老寨墙。它不仅是一道坚固的防线,更是心中一抹无法抹去的乡愁。老寨墙默默矗立在村庄边缘,宛如忠诚的守护神,静静地守望着村庄的土地,虽历经风雨依然屹立不倒。

那是由厚实的黄土堆砌而成的寨墙,高耸而坚实。流年的风霜在它身上刻下了深深的痕迹,虽沟壑纵横,却从未动摇过它的根基。寨墙旁边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树木葱茏,绿意盎然。每当微风吹过,树叶便“沙沙”作响,仿佛在与寨墙低语诉说着悠悠往事。

寨墙下有一条寨壕,面积不大,却长年有水。水清澈见底,宛如一面明镜,倒映着蓝天白云和四周景色。远远望去,水环抱着林,林依偎着水,构成了一幅和谐而美丽的画卷。野花野草在寨墙上顽强生长,为这道古老的防线增添了生机与活力。

儿时,我喜欢在寨墙上往下奔跑,感受风从耳边呼啸而过的快感。上初中后,我渐渐明白,这里不仅仅是一处尽情玩耍的乐园,更是一处观察世界的绝佳之地。站在这里,我可以俯瞰整个村庄的风貌,看到村民忙碌的身影,感受淳朴而真挚的乡村生活。

回想起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村里的孩子们总是喜欢聚集在寨墙周围追逐嬉戏,而女人们则三三两两地在寨壕边洗衣服,用棒槌将浸了洗衣粉的粗布床单和大人孩子的衣服捶洗得干干净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棒槌的起落声在寨墙周围回荡,成为童年记忆中最动听的旋律。

每当夏天雨水充沛的时候,寨壕里便会积满清澈的水,村里的孩子们便迫不及待地跳进去。他们在水中尽情地打闹玩耍,连空气都充满了欢乐气息。到了寒冷的冬天,水面上会结一层厚厚的冰,男孩子们便在冰面上打弹子、滚钢圈,享受着冬日里的独特乐趣,胆小的女孩子们则站在河边呐喊助威。那份热闹与纯真至今仍让我念念不忘。

“古墙斑驳诉沧桑,守护安宁岁月长。”老寨墙不仅是童年的乐园和回忆的载体,更是村庄历史的见证。新中国成立前兵荒马乱,为了保护村民的安全,先人们齐心协力加固了寨墙。它历经无数次战乱,始终守护着村民的安宁与幸福。如今,寨墙虽然失去了原本的防御功能,但那份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积淀却让它更加显得庄严和神圣。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老寨墙见证了村庄里所有家庭的悲欢离合与世事变迁。记得有一年汛期,村里一位老太太搭在寨墙上的茅草屋因漏雨而摇摇欲坠,她的儿子和儿媳起初对此漠不关心,让人心生寒意。然而在良心的驱使下,夫妻二人最终将老母亲接回家中悉心照料。这份迟来的孝顺让寨墙下的每一寸土地都充满了温情与感动。老寨墙不仅见证了人性的光辉与阴暗面,也教会了村民要懂得珍惜与感恩。

2017年6月,我在报纸上读到了关于我们村的人文故事。那些文字如同一把钥匙,打开了我心中关于寨墙的记忆之门。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寨墙的意义与价值所在——它不仅是一道坚固的防线,更是一部活生生的历史教科书,让后人从中汲取力量与智慧,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与机遇。

如今,老寨墙附近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一座座二层小洋楼拔地而起,现代化的气息扑面而来。然而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与发展,老寨墙依然静静地矗立在那里,守护着这片土地。每当我回到故乡站在寨墙上,看着熟悉的土地和那些忙碌的身影,总有一种莫名的感动涌上心头。

“故土情深似海,寨墙巍峨映心中。”老寨墙,你是明亮的灯塔,无论走到哪里,都指引着我前行的方向。


校对 刘亚杰

统筹 周鹤琦

审读 谭艺君



版权声明:未经漯河日报书面正式授权,谢绝任何媒体、自媒体以任何形式转载、摘编漯河名城网原创稿件,违者必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关注我们

    漯河发布客户端

    漯河名城网

    漯河日报抖音号

    漯河日报教育新闻部微信

    漯河日报快手号

    漯河日报人民号

    漯河日报社健康事业部微信

    漯河日报社微公益

    漯河日报社小记者微信

    漯河日报视频号

    漯河日报头条号

    漯河日报微博

    漯河日报微信

    漯河手机报微信

    漯河微地产

    漯河小城生活微信公众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豫ICP备05015908号

豫公网安备 41110302000005号

© 2002-2018 漯河名城网(www.lhrb.com.cn)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漯河名城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