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一线丨家门口的就业与幸福

2月20日上午,在召陵区东城街道谢庄村漯河市五星鞋业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39岁的村民高贺丽正专注地操作着缝纫机。伴随着机器的嗡鸣声,一双双精美的鞋面在她手中成型。

五年前,高贺丽在外地打工。那时,她每年只能在春节回家一次,错过了孩子的成长期,也无法照顾年迈的父母。有一天,她听说家门口建起了公司,便决定回乡就业。
“我步行5分钟就能到公司,照顾家人和打工两不误。”高贺丽高兴地说。
漯河市五星鞋业有限公司负责人谢端阳说:“目前,谢庄村民在公司上班的有60多人。他们离家近,没有远离亲人的思乡之苦,能安心工作。”
漯河市五星鞋业有限公司实行计件工资制,多劳多得,激发了员工的积极性。公司还定期组织开展技能培训,帮助员工提升技术水平。高贺丽通过培训,从普通工人成长为技术骨干,工资也涨了。
谢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谢海顶告诉记者,近年来,谢庄村积极探索“双绑”发展之路,实行“村民自愿入股分红、村委会控股”模式,填平了村里的几个闲置坑塘,整治了私搭乱建,建成了多座现代化标准厂房,发展起了以厂房出租为主要产业的集体经济,先后入驻五星鞋业、惠彩包装等项目。
谢海顶说:“目前,我们正在谋划村集体产业三期项目,预计今年建成投入使用,能让更多群众在家门口就业。”

文/图 漯河日报全媒体记者 齐国霞
校对 刘亚杰
统筹 周鹤琦
审读 谭艺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