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区:推进移风易俗 弘扬时代新风

近年来,漯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强化制度建设,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坚持因地制宜,下功夫、出实招、见真章,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弘扬时代新风。
建机制。将乡村文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成立农村陈规陋习问题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多部门联合,重点对高额彩礼、大操大办、薄养厚葬、人情攀比、封建迷信5个方面进行排查整治,推进移风易俗工作走深走实。把整治农村陈规陋习作为解决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的重要内容,集中整治宴席举办时间过长、规模过大、邀请嘉宾人数过多等问题,进一步弘扬社会文明新风尚。以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为抓手,制定村规民约,明确红白理事会章程和办理流程,对高额彩礼、铺张浪费、不赡养老人等提出约束要求,全区30个行政村(社区)实现了“一村一策”“一村一约”。为抵制高额彩礼、大操大办等不良婚俗,2024年,姬石镇成立传奇公益红娘协会,组建新时代红娘服务队,无偿为单身青年牵线搭桥的同时,倡导低彩礼零彩礼,弘扬婚事简办新风。截至目前,共促成12对青年喜结连理,其中涌现零彩礼“最美新娘”6人。
强引领。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打造“党群服务+文明实践”综合体,将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成为宣传党的创新理论的“主阵地”、服务群众的“主平台”,在“文明幸福星”创建中彰显党建引领作用。目前,示范区已成功创建全国文明村1个(黄赵村),省级文明村1个(姬石村),市级、区级文明村18个,实现区级文明乡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建设覆盖100%,文明村覆盖80%以上;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单位1个、市级文明单位1个,西湖学校成为市级文明校园,黑龙潭镇、姬石镇成被评为市级文明乡镇。
树典型。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常态化开展“文明家庭”“乡村光荣榜”“道德模范”“星级文明户”等评先选优活动,形成学习身边榜样,学习先进典型和争当先进的良好社会氛围。全区先后涌现出“河南好人”2名、“漯河好人”3名、“道德模范”18名、“最美家庭”23户、“乡村光荣榜”82人。召开乡村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公开表彰“优秀共产党员”“好媳妇”“好公公”“好婆婆”100余人。同时,积极开展“抵制高额彩礼 倡导文明婚俗”主题移风易俗宣传活动,组织志愿者观看移风易俗宣传教育片,引导群众自觉抵制高价彩礼、婚礼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积极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新风尚。
“我们将围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督促纠治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等陈规陋习,特别是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行为。找准工作的着力点、切入点,全面发力、常抓不懈,持续推动移风易俗,着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漯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讯员:冯艳华 王卫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