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每天两小时 校园添活力

3月7日上午,漯河小学校园里欢声笑语不断,学生们自由组合,进行着多种体育运动。在操场一角,几个女生正在跳皮筋。不远处,一群学生围成大圈玩丢沙包的游戏,脸上洋溢着笑容。记者看到还有学生在跳大绳、跳格子、花式跳绳等。“这些传统游戏,不仅吸引学生走出教室去运动,还能确保他们的运动量。”该校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处副主任黄帅告诉记者,除了传统游戏,学生可以参加的运动项目还有很多,包括篮球、足球、田径、乒乓球、空手道等。
日前,河南省教育厅发布《关于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展两小时综合体育活动的通知》。市教育局印发了相关文件,指导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严格落实每天开设一节体育课、两个不少于30分钟的大课间、延长课间时长至15分钟等政策,让学生有足够的身心放松与体育活动时间。连日来,记者走访了我市多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地了解各校在落实“每天两小时综合体育活动”方面的具体举措和实际效果。
“每天一节体育课,上午、下午各有一个30分钟的大课间,小课间时长增加至15分钟,这样的安排很受学生欢迎。现在只要下课时间一到,学生们立刻就跑出教室。延时课上,运动类课程更是节节‘爆满’。”漯河小学校长李蕴华介绍。
五年级学生王择睿喜欢的运动项目有篮球和羽毛球。他表示,自己每天的运动时间加起来约有三小时,体力和注意力都得到了提升。六年级学生徐玏暄感受到,通过体育活动,她与同学的友谊更加深厚,师生关系也更加亲密。
据了解,为保证学生安全,漯河小学安排了安全监督员、行政值班人员等,并准备了急救包,全面保障学生安全。
在郾城小学,体育课已成为学生最期待的课程之一。每天不少于两小时的综合体育活动,让学生们在运动中释放了压力,身体和心理得到了放松。
“体育课加上大课间,还有15分钟的小课间,一天下来,运动时长肯定超过两小时了。”“我们感觉非常开心,运动完饭量也增加了。”采访中,学生纷纷向记者表达对体育课的喜爱。
为了进一步提升体育课的质量,郾城小学创新采用了走班制教学模式。每6个班为一组,学生可以根据兴趣选择篮球、足球、田径、空手道等课程。多样化的课程选择,激发了学生对运动的热情。此外,记者了解到,从去年开始,郾城小学鼓励有体育专业背景的教师教授体育课,进一步优化了教学资源,保障学生的身体素质全面发展。
除了体育课,郾城小学的课间活动也丰富多彩。踢毽子、扔沙包等传统游戏让孩子们在校园里尽情释放天性,享受运动的乐趣。体育课和课间活动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在运动中收获健康与快乐。“我们应该让孩子在校园里尽情释放天性,让他们身上有汗、眼里有光。”郾城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陶灿功说。
3月6日9点40分,下课铃声响起,郾城中学的学生迅速涌向操场。学生们排好队,在老师的带领下有节奏地跑步、拉伸放松,分组参与立定跳远、跳绳、篮球等丰富多彩的体育项目。每一组学生都有体育教师指导,确保他们掌握正确的运动技巧,操场上洋溢着青春的气息。
校领导、年级主任、班主任和体育教师也积极参与其中,为学生加油助威。该校体育教师袁方介绍,学校每天安排两次大课间,运动项目有长跑、短跑、力量训练、跳绳、篮球、足球等,确保学生每天的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两小时。
郾城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王晓涛表示,学校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开设体育课程,并将体育成绩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定期进行体育测试,以制订更科学的体育活动计划。此外,学校每周三下午设有固定社团时间,学生可根据兴趣选择篮球、足球、羽毛球等社团,积极参与各类体育比赛和活动,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走访,记者发现,各校在落实“每天两小时综合体育活动”方面采取了多样化的举措,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身体素质,还增强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校园内充满了活力,学生在运动中收获了健康、快乐和友谊。
文/图 漯河日报全媒体记者 于文博 张玲玲
校对 刘亚杰
统筹 周鹤琦
审读 谭艺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