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漯河名城网 > 社会

记者在一线 | 盘活闲置资源 发展集体经济

小号 默认 大号
2025-03-20 来源:

image.png

“哒哒哒、哒哒哒……”宽阔明亮的车间里,缝纫机工作的声音此起彼伏,裁剪、缝纫、熨烫……一道道工序有条不紊地进行着。3月18日,记者走进位于郾城区商桥镇前甄村河南润朵服饰有限公司车间,看到的是一派繁忙景象。

2——记者在一线_闲置资源变身“聚宝盆”(2677748)-20250320085408.jpg

前甄村通过创新“村企共建”模式盘活闲置资源,不仅实现了集体经济“破零”,还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2020年,前甄村脱贫摘帽,但村集体经济基础较差、资源有限,很难找到适合本村发展的特色项目。为此,商桥镇党委在深入调研、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坚持以强村富民为目标,以产业发展为抓手,将资本、技术与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深度融合,通过厂房资源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与河南润朵服饰有限公司携手打造600平方米生产车间。这一举措,不仅为企业发展提供了空间,还让村集体每年增收5万元,带动二三十名脱贫人员实现家门口就业。“在这里上班不仅能挣工资,还能照顾家。”村民王阿姨笑着说。

有了收益后,该村乘势而上,积极对接市场需求,一方面,积极盘活村里学校35亩闲置用地,谋划冷链物流仓储项目,目前已与1家企业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另一方面,积极与第三方公司对接,围绕闲置的三层办公楼房,谋划村集体经济项目,目前已与某康养中心达成初步意向。

“2024年,我们村集体经济收入十多万元,积极探索‘党支部+企业+农户’模式,把集体资源转化为有效资本,为强村富民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前甄村党支部书记孙彦民说,“我们通过采取‘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制订了村集体经济收益分配方案,计划设立救助金和基础设施建设金。”据介绍,救助金主要用于对村里生活困难群众进行救助,保障基本生活;基础设施建设金主要用于道路、排水管道、绿化等村内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民生活环境。

漯河日报全媒体记者 郭嘉琪

校对 张伟伟

统筹 周鹤琦

审读 李玉冰

版权声明:未经漯河日报书面正式授权,谢绝任何媒体、自媒体以任何形式转载、摘编漯河名城网原创稿件,违者必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举报电话(0395)5616809
关注我们

    漯河发布客户端

    漯河名城网

    漯河日报抖音号

    漯河日报教育新闻部微信

    漯河日报快手号

    漯河日报人民号

    漯河日报社健康事业部微信

    漯河日报社微公益

    漯河日报社小记者微信

    漯河日报视频号

    漯河日报头条号

    漯河日报微博

    漯河日报微信

    漯河手机报微信

    漯河微地产

    漯河小城生活微信公众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豫ICP备05015908号

豫公网安备 41110302000005号

© 2002-2018 漯河名城网(www.lhrb.com.cn)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漯河名城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