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漯河名城网 > 政务

央媒看漯河 | 盘活土地促增收

小号 默认 大号
2025-03-21 来源:

image.png

水龙头一开,汩汩清水很快流进铺设在洋葱两旁的滴管里。不一会儿,100多亩洋葱就“喝”上了水。这两天,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巨陵镇娄庄村的洋葱遇到了旱情,村民娄纪伟正在地头浇水。

娄庄村既无特色产业,也缺劳动力,超半数人口常年在外务工。村内唯一的资源就是耕地。如何实现农民、集体双增收?

“去年,我们和一家农业科技公司签订合作协议,通过村集体在农户中流转300多亩耕地。没想到光种植洋葱这一项就进账40多万元。”娄庄村党支部书记娄学伟告诉记者。

去年年初,娄庄村通过召开党员和村民代表会、入户走访等方式,对闲置耕地进行统计测量,在综合多方意见的基础上,确定了土地流转实施方案。最终,农户将土地流转至村集体,由村集体统一调配、经营主体统一种植。此举打破了以往村民个人流转土地的传统模式,既保障了村民权益,又增加了村集体收益。

娄学伟掀起地膜,拨开土壤,一个个新芽在土豆块茎上破皮而出。“这些种子都是公司提供的。水肥等管理技术全部由公司负责。”娄学伟说。

这两年,娄庄村村集体与农业科技公司合作,建立“村集体+新型经营主体+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先后建设新型反季节温室大棚50多个,其中经营主体有偿雇用农民参加耕、种、管、收等农事活动,实现了集体、农户和经营主体多方共赢,先后带动1000多名村民就业。

“土地交给村集体,大家放心。每年的租金一分不少,还能拿到分红。”村民娄季栓告诉记者,前两天,他凭借自家的3亩多耕地转包给村集体领到了不少分红。

如今,村集体有了收入后,娄庄村先后投资建成党群服务中心、停车场等,还利用村内历史文化资源建成占地2000平方米的村民娱乐广场,吸引了一批批游客前来游玩。

据3月19日《经济日报》3版

经济日报记者 夏先清

杨子佩

漯河日报记者 张晓甫

校对 张伟伟

统筹 周鹤琦

审读 李玉冰

版权声明:未经漯河日报书面正式授权,谢绝任何媒体、自媒体以任何形式转载、摘编漯河名城网原创稿件,违者必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举报电话(0395)5616809
关注我们

    漯河发布客户端

    漯河名城网

    漯河日报抖音号

    漯河日报教育新闻部微信

    漯河日报快手号

    漯河日报人民号

    漯河日报社健康事业部微信

    漯河日报社微公益

    漯河日报社小记者微信

    漯河日报视频号

    漯河日报头条号

    漯河日报微博

    漯河日报微信

    漯河手机报微信

    漯河微地产

    漯河小城生活微信公众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豫ICP备05015908号

豫公网安备 41110302000005号

© 2002-2018 漯河名城网(www.lhrb.com.cn)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漯河名城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