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漯河名城网 > 社会

郾城区保护古树名木 守护历史的绿色见证者

小号 默认 大号
2025-03-28 来源:

“这两棵侧柏树龄都有300多年了。以前侧柏后面是座寺庙,前面是学校,后来都建成了学校。村里的老房子都消失了,就剩下这两棵古树了。”3月25日,在郾城区商桥镇清凉寺小学内的古树侧柏旁,大杨村党支部委员杨洪波感慨地说。

根据古树分类标准,树龄在300年以上不满500年的古树属于二级保护级别。“这两棵古树不仅因年代久远显得珍贵,还因其同一棵树上生长着两种形状各异的叶子,即‘异形叶性’显得更加特殊。”郾城区林业事务服务中心高级工程师李广宇对记者说。

据统计,郾城区共有42棵古树,包括1个古树群。其中,一级古树9株、二级古树7株、三级古树26株,分布在商桥镇、孟庙镇等区域。这些古树不仅是自然界的瑰宝,还是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无数人的记忆和情感。

古树名木作为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其保护工作尤为重要。郾城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确保这些古树生命的延续。

依法依规,规范管护。按照《漯河市古树名木管理保护办法》规定,坚持属地管理、落实挂牌保护、强化抢救复壮、加强补充调查等要求,规范古树认定、死亡古树确认等程序。在认真普查的基础上,对全区所有古树名木实行“一树一档一牌”建档挂牌保护,增设二维码,强化资源档案管理,定期更新古树名木和古树群数据资源库,保证每棵古树都有自己的“身份证”。

依托技术,科学复壮。郾城区林业工程技术人员持续采用科技手段强化保护,探索减缓古树衰弱的措施,积极引入无人机开展病虫害防治、抢救复壮工作。根据古树名木等级划分和衰弱情况开展“一树一策”评估,加大复壮、抚育力度,对症实施病虫害防治、施肥、增设围栏、刮腐消毒、涂抹保护剂、封堵树洞、加固、支撑等措施。

多方协作,深挖历史。强化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联动,逐步形成“一树一档”“一树一策”“一树一景”“一树一文化”等运营机制,并整合资源,不断挖掘古树名木的历史文化,丰富古树名木文化内涵,讲好古树名木故事。积极开展古树名木保护宣传活动,大力宣传古树名木资源特色和保护措施,营造保护古树名木良好氛围。

漯河日报全媒体见习记者 徐斐斐

校对 张伟伟

统筹 周鹤琦

审读 谭艺君

版权声明:未经漯河日报书面正式授权,谢绝任何媒体、自媒体以任何形式转载、摘编漯河名城网原创稿件,违者必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举报电话(0395)5616809
关注我们

    漯河发布客户端

    漯河名城网

    漯河日报抖音号

    漯河日报教育新闻部微信

    漯河日报快手号

    漯河日报人民号

    漯河日报社健康事业部微信

    漯河日报社微公益

    漯河日报社小记者微信

    漯河日报视频号

    漯河日报头条号

    漯河日报微博

    漯河日报微信

    漯河手机报微信

    漯河微地产

    漯河小城生活微信公众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豫ICP备05015908号

豫公网安备 41110302000005号

© 2002-2018 漯河名城网(www.lhrb.com.cn)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漯河名城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