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手机报】漯河市召开2025年“高效办成一件事”工作推进会

★漯河医专领导赴定点帮扶村开展工作调研和义务植树活动
2025年3月28日 星期五
〓导读〓
【封面新闻】漯河市召开2025年“高效办成一件事”工作推进会
【漯河医专】漯河医专领导赴定点帮扶村开展工作调研和义务植树活动
【业务培训】市卫生健康委举办全市人工智能技术DeepSeek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与发展培训会
【调研交流】焦作市96333电梯应急处置协调中心赴漯河调研交流
【普法宣讲】召陵区人民检察院联合全国人大代表开展普法宣讲
【关注】3月31日起全国公立医疗机构取消门诊预交金
○国家网信办:给MCN机构戴上监管“紧箍咒”
【教育】预警、降级、劝退!多所高校发布通知
【社会】“农民作家”“外卖诗人”走红
【文娱】《博物馆里的“三月三”》出版上市 解锁传统节庆文化密码
【提醒】早期症状似感冒 冬春高发 这种传染病千万别忽视
【支招】春季眼睛过敏奇痒难耐怎么办?专家教你应对方法
●漯河手机报每天为您提供本地最新资讯
【封面新闻】
漯河市召开2025年“高效办成一件事”工作推进会
-------------
3月27日,漯河市召开“高效办成一件事”工作推进会,总结2024年改革成效并部署2025年重点任务。市政府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李冰,市行政审批和政务信息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四新,市行政审批和政务信息管理局党组成员,市政务服务中心党委书记、主任曹小涛参加。
会议指出,2024年漯河市“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成效取得阶段性成果。建立高效推进机制。我市在市、县区级层面建立“一个事项、一个牵头部门、一个工作专班”攻坚机制,“高效办成一件事”工作专班推行日报告、周通报、月总结等工作机制,办件量从全省落后跃升至前列。狠抓业务培训和推广应用。采取“业务培训+实操演练”等方式,培训业务骨干200名,实现市县两级“一件事”专窗全覆盖;通过线上专题直播、线下精准宣传等方式推介宣传“一件事”,精准优化提升服务,推动事项“好办易办”。全面研判督导推进。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乔彦强作为分管领导高度重视,通过实景演示、会商研判对高频“高效办成一件事”的全程办理流程进行逐项把关,提出合理建议,市专班统一梳理问题并督导一件事牵头市级单位、县区逐一解决,有力推动了全市“高效办成一件事”的深入顺利开展。截至目前,国家部署的3批13+8+12项“高效办成一件事”,我省已上线20项,我市上线运行21项,其中“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购房一件事”作为全省试点我市优先上线。省平台统计显示,我市累计办理“一件事”12万余件。
会议强调,“高效办成一件事”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举措,要以“政治自觉、实干担当”推动改革走深走实。一是要压实工作责任。市级牵头部门、各县区要主动履行“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落地实施的主体责任。二是要强化工作推进。将改革作为政治任务,确保上级部署落地见效。三是要加强宣传引导。进一步拓展宣传渠道及宣传方式,提高社会知晓度和参与度。四是要严格督导落实。将工作列入2025年民生领域实事的重点工作,定期通报进展。
李冰要求,必须始终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以更高标准推动“一件事”落实落细。各县区、各部门要密切协作,建立牵头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全市“一盘棋”的工作格局。要积极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打造具有漯河特色的“高效办成一件事”创新场景,以“小切口”推动“大变革”,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为推动我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漯河日报全媒体见习记者 张赢)
【漯河医专】
漯河医专领导赴定点帮扶村开展工作调研和义务植树活动
-------------
3月26日上午,市政协副主席、漯河医专校长张祎捷和漯河医专党委副书记边晓峰分别赴定点帮扶村开展工作调研和义务植树主题活动。
在源汇区大刘镇蔡庄村,张祎捷一行首先来到村“英雄花园”,与村民共同栽下桂花、月季等苗木30余株,为村庄增添了一片“希望林”。张祎捷说:“植树既是生态工程,也是民心工程。要凝聚校地合力,让绿色成为乡村振兴的底色。”随后,张祎捷一行瞻仰了抗日英雄蔡永令的故居,聆听了革命先烈英雄事迹。
在调研会上,学校派驻蔡庄村第一书记王可嘉汇报了驻村帮扶工作计划。张祎捷指出,新任驻村工作队要扎实做好驻村工作队轮换交接工作,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四高四争先”要求;要全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蔡庄村全面振兴;要牢记初心使命,勤勉廉洁为民实干;要传承好先烈精神,讲好红色故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在郾城区孟庙镇潘东村,边晓峰一行首先到村委会开展驻村工作调研。在村委会,学校派驻潘东村第一书记段子朋汇报了入驻后工作开展情况和今后驻村帮扶打算。边晓峰指出,学校将把驻村工作作为服务乡村振兴大局、服务基层党组织建设、服务群众生产生活的重要工作和日常工作,探索漯河医专与驻村工作的更多结合点、创新点,积极发挥坚强后盾作用,不断提升驻村帮扶工作成效,助力潘东村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振兴。随后,边晓峰一行来到潘东村产业扶贫基地六九六食品有限公司,详细了解企业生产经营和销售情况。
在村委会前,边晓峰和当地干部群众一起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共同栽下桂花、月季等苗木,为美丽乡村建设和人居环境改善作出积极贡献。
【业务培训】
市卫生健康委举办全市人工智能技术DeepSeek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与发展培训会
-------------
为提升全市卫生健康领域智能化、数字化水平,加强DeepSeek大模型与AI技术的深度应用,3月25日上午,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举办全市人工智能技术DeepSeek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与发展培训会。
培训特邀浙江大学计算机创新技术研究院智慧医疗研究中心主任、浙大二院人工智能与信息化部主任相鹏教授进行线上授课。相鹏围绕DeepSeek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与发展为主题,系统讲解了人工智能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优势与特色、部署使用方式、代表性应用工具、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场景应用等内容,用“理论+案例”的方式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如何推动医疗服务向智能化、精准化转型升级。
通过此次培训,医务人员不仅加深了对DeepSeek等AI技术的理解,还掌握了将其应用于实际工作的基本方法,同时进一步强化了医疗数据安全意识,为推动“漯河市AI+医疗健康深度融合”奠定了良好基础。(李龙飞)
【调研交流】
焦作市96333电梯应急处置协调中心赴漯河调研交流
-------------
3月27日,焦作市96333电梯应急处置协调中心到漯河市电梯应急中心调研参观,双方就电梯应急处置平台运行、救援机制优化及智慧化管理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
调研过程中,漯河市电梯应急中心负责人详细介绍了漯河市电梯应急处置体系的建设成果。据介绍,漯河市通过整合“物联网+大数据”技术,实现了电梯故障实时监测、快速定位和分级响应,平均救援到场时间缩短至15分钟以内,大幅提升了应急救援效率。焦作市调研组对漯河市“统一调度、多方联动”的救援模式表示高度认可,并就制度建设、平台技术架构、数据共享机制等细节进行了细致询问。
座谈会上,双方围绕当前电梯安全管理的难点展开交流。焦作市96333中心负责人分享了其在老旧电梯改造、公众宣传教育等方面的经验,漯河市则重点介绍了“网格化责任管理”和“应急演练常态化”等创新举措。双方一致认为,未来需进一步加强跨区域协作,探索建立标准化应急处置流程,共同应对电梯安全新挑战。
下一步,漯河市电梯应急处置中心将进一步加强与外地市电梯应急处置机构的交流互鉴,取长补短,推动电梯应急处置工作再出新成效。(牛成龙)
【普法宣讲】
召陵区人民检察院联合全国人大代表开展普法宣讲
-------------
3月25日,召陵区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刘朝阳带队,联合全国人大代表宁雅秋前往召陵区青年镇周陈村开展“法治进乡村”专题活动。
活动现场,召陵区人民检察院第二党支部书记卢国利结合真实案例,对婚姻家庭、彩礼纠纷、家庭暴力、劳动合同、电信诈骗等法律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此外,检察官还重点解析了借据规范书写和伤残鉴定程序等务实知识。通过展示实际案例,指出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帮助村民在遇到相关问题时能够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宣讲结束后,刘朝阳结合召陵区人民检察院办理的涉农典型案例,与村民围坐交流。针对土地流转、邻里纠纷、务工权益保障等热点问题,从法律和政策层面进行了详细的解答,并强调将全力为大家法律诉求提供支持。现场还就如何盘活集体资产、发展特色产业展开讨论,为乡村振兴注入法治动能。
宁雅秋对全国两会关于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和政策要求进行了详细解读,介绍了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概况和河南省代表团主要活动及工作情况,并为乡村发展出谋划策。通过座谈互动,村民对两会精神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宁雅秋一行还深入田间地头,实地查看土壤墒情和农作物的生长状况,详细询问春耕生产中遇到的难题。
此次活动紧密围绕两会精神和乡村发展需求,通过“法律咨询+矛盾调解+驻村帮扶”模式,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和智力支持。下一步,召陵区人民检察院将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作用,持续关注农村法治建设和乡村振兴事业,为推进基层高效能治理贡献更多力量。(左静欣)
【关注】
3月31日起全国公立医疗机构取消门诊预交金
-------------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财政部、国家医保局、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等6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规范公立医疗机构预交金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自2025年3月31日起,全国公立医疗机构取消门诊预交金、规范住院预交金管理。(央视新闻客户端)
国家网信办:给MCN机构戴上监管“紧箍咒”
-------------
随着短视频平台和网红经济的快速发展,MCN机构(网络信息内容多渠道分发服务机构)的市场规模迅速扩大。与此同时,部分MCN机构因过度追求流量,屡屡挑战公序良俗甚至法律底线,行业乱象亟待整治。
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网络信息内容多渠道分发服务机构相关业务活动管理规定(草案稿)》(以下简称《草案稿》)并公开征求意见。《草案稿》明确了MCN机构的法律地位和责任义务,明确禁止其直接或组织、教唆、委托、协助签约的网络账号实施发布网络谣言、煽动网民情绪等行为,给MCN机构戴上了监管“紧箍咒”。(人民日报)
【教育】
预警、降级、劝退!多所高校发布通知
-------------
近日来,多所高校发布学业预警名单,采取预警、降级、劝退等举措,警示及敦促学生重视学业完成情况。近日,华南理工大学公布了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全校本科生学业预警名单,给予全校共737名学生学业预警,给予134名学生学业预警并第一次降级试读,给予81名学生学业预警并再次降级试读。此前,华中科技大学、广东医科大学、深圳技术大学等高校也公布了学业预警结果。(中新网)
【社会】
“农民作家”“外卖诗人”走红
-------------
田野的春天是“年轮循环的波纹”,藤蔓下的瓜果是“日月轮回的星辰”,春雪是“老天爷撒的糖霜盐”“麦苗打滚撒的欢儿”……山东临沂蒙阴县农民吕玉霞以这些带着泥土味道的文字近日在中国社交媒体“破圈”走红,粉丝已逾百万,并被网友们称为“田间诗人”。
与此同时,在江苏昆山务工的“外卖诗人”王计兵近日推出第四本诗歌集并在多地举行读者分享会,来自宁夏固原西吉县的“农民作家”单小花则捧回“东丽杯”孙犁散文奖——一个在中国群众文学领域内有重要影响力的奖项。
以吕玉霞、王计兵、单小花等为代表,一些来自田间地头或市镇街巷的“草根”文学创作者近年走红网络。他们在劳作之余用质朴自然的语言抒发情感、描绘生活、记录时代,加之他们顽强的人生姿态、乐观的生活态度,打动和激励了广大普通读者。(中新网)
【文娱】
《博物馆里的“三月三”》出版上市 解锁传统节庆文化密码
-------------
在2025年“三月三”来临之际,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组织策划、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博物馆里的“三月三”》日前正式上市,带领读者解锁传统节庆的文化密码,共赴一场春日盛宴。《博物馆里的“三月三”》由民族文化宫博物馆原馆长陶颖,组织中国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等10余家博物馆的近50位文博专家倾力打造。该书图文并茂,以时间为轴,以文物为证,解密“三月三”的由来,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揭示中华民族生存智慧、思想观念、审美情趣,展示中华文化的生生不息。(中新网)
【提醒】
早期症状似感冒 冬春高发 这种传染病千万别忽视
-------------
冬春季节是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的高发时期,天气寒冷干燥、室内通风不良、人员密集等因素都可增加流脑的传播风险。
监测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70%的流脑病例年龄主要在18岁以下,尤其以6个月至2岁时期的婴幼儿风险最高,学校中青少年感染及死亡的情况也屡屡发生。流脑起病急、进展快,极易导致死亡,其病死率超过10%。约20%的流脑患者即使治愈后也会留有严重的肢体和组织的伤残,1/3的感染者终生伴有和神经系统损害有关的智力、视力、听力、运动能力、感知能力等后遗症,严重影响一生的生活质量。流脑的典型症状为发热、头痛、呕吐和皮肤出血,由于早期的症状与普通感冒相似,许多家长易忽视,导致延误治疗。
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经呼吸道传播的急性化脓性脑膜炎,是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中的乙类传染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
人群对脑膜炎奈瑟菌普遍易感,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青少年及免疫力低下者是流脑主要的发病人群。
流脑的主要临床症状和体征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和(或)有脑膜刺激征,婴幼儿前囟隆起是脑压增高的典型表现;重症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和(或)感染中毒性休克;皮肤、黏膜出现瘀点(斑),瘀斑可迅速扩大融合成片。
及时接种疫苗是预防流脑最有效的措施之一。目前,国家免疫规划为适龄儿童提供免费A群、A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我国目前亦有多种自费流脑疫苗可供选择,如ACYW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AC结合疫苗、ACYW结合疫苗等。家长们可在接种门诊医生指导下按说明书选择接种。接种疫苗是给孩子们最好的健康保护。
家校共防是呼吸道传染病防控的关键环节,采取积极措施有助于降低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风险。
家庭防护: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在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尽量减少带孩子去人员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前往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以及医院、养老机构等场所时,帮孩子科学佩戴口罩。
学校防护:每日开窗通风,定期环境消毒;在呼吸系统传染病高发季节,减少组织开展人员聚集的活动;严格落实健康监测,加强健康宣教,提高师生防病意识。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均衡饮食、充足睡眠、适度锻炼,提高身体免疫力,保持身心健康。
当孩子出现高热不退、反复呕吐、皮肤出现出血点或精神异常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切勿自行服用退烧药掩盖病情。
应急处置措施:
个人防护:患者科学佩戴口罩,避免与他人密切接触。
物理降温:用温水擦拭腋下、额头,避免酒精擦拭或捂汗。
避免移动:抽搐时勿强行按压肢体,保持侧卧防止窒息。
记录观察:详细记录发热时间、呕吐频率等症状信息,就医时供医生参考。
治疗原则:早期使用敏感抗菌药物治疗可显著降低死亡率及后遗症风险。对密切接触者可进行医学观察(至少7天)和预防性服药。
流脑凶险,要注重科学防治,接种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同时,注重日常卫生习惯,养成勤洗手、公共场所佩戴口罩的良好习惯,也能有效切断传播途径,为孩子健康筑起多重防线。家长要提高对流脑的认识,一旦发现孩子出现疑似症状,请立即就医。
【支招】
春季眼睛过敏奇痒难耐怎么办?专家教你应对方法
-------------
春季,过敏性结膜炎高发,眼睛又红又痒困扰着不少患者。针对这一“春季烦恼”,专家给出了应对建议。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包银兰介绍,过敏性结膜炎是由于过敏原刺激到结膜引起的疾病。针对急性过敏引起的痒、红、水肿等症状,可以滴一些抗过敏药物,比如常用的有色甘酸钠、奥洛他定、依美斯汀等滴眼液。
有的患者经过治疗症状没有缓解,并且奇痒难忍、眼睛红得厉害,这时候可以短时间地用一些低浓度的激素,但前提是眼压一定要正常。病情稳定一些以后,可以再改用一些温和的抗组胺滴眼液来巩固治疗。也可以配合使用盐酸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口服抗过敏药物。
包银兰强调,如果患者的过敏原非常广泛,可以在季节转换之前,用一些肥大细胞稳定剂或者是抗组胺滴眼液来缓解过敏症状。
除此之外,有条件的情况下,要进行过敏原的筛查,尽量避免与过敏原的接触,减少过敏原对结膜的刺激。
如果是眼睛痒得很难受,也可以进行局部冰敷,或者是结膜囊的冲洗,来短暂缓解症状。同时还可以采用一些中医雾化疗法、皮内针的治疗、耳穴压丸、刺络放血等等,联合治疗能够改善眼部奇痒难忍的表现。
专家还表示,过敏性结膜炎是和体质相关的疾病,平时要注意体质调理。如果是中医辨证为肝郁气滞或者是肝风内动的情况,需要配合用一些疏肝解郁、活血通络的中药饮片治疗,也可以在家中备一些玫瑰花、木瓜、防风等材料煮水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漯河手机报微信:lhmcw0395。
★新闻热线:5616809;栏目合作:13939539719。
★漯河手机报订阅方式:移动用户发送“LHSJB”到10658300;联通用户发送3lh至10655885;电信用户发送“704”至106592066。
漯河日报社荣誉出品
统筹:左小正
编辑:黄福祥
编委:包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