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漯河市分行:规范助农支付服务 做实普惠金融文章

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漯河市分行始终坚持“支付为民”理念,强化支付服务的人民性,全面落实人民银行总行、河南省分行关于普惠助农服务的工作部署,进一步加强和优化农村支付服务点日常管理,增强农村支付的科技支撑作用,做实“五篇大文章”,有力支持乡村振兴、脱贫攻坚。
完善制度机制。中国人民银行漯河市分行建立“先纵后横”业务管理模式,畅通沟通渠道,建立农村支付服务点市、县两级联络员清单和微信工作群,确保责任到人。制订农村支付服务站点常态化管理实施细则,加强对服务站点的日常管理,督导主办行落实好支付服务点维护、巡检、培训、监测等工作要求,按时高质量报送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数据和服务点台账,并持续完善服务点考核机制,将服务点的服务水平和风险防控作为工作重心。2024年下半年以来,持续开展针对存在低效、无效等问题服务点的优化提升。截至目前,辖内农村支付服务点总数424个,服务点数量更加合理、布局更加科学。2024年以来,提供各类支付服务121.32万笔,涉及金额8.3亿元,整体呈规范、稳定发展态势,为农村支付服务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加强科技赋能。中国人民银行漯河市分行坚持“支付为民”理念,聚焦“养老金融”,根据农村地区老年人口多的特点,引导辖内银行机构改造手机客户端,比如增加大字版等功能,并拓展新型支付方式在农村地区的应用,提升农村地区支付效率。目前,辖内农村地区支付服务覆盖率达100%。同时,探索运用线上小程序对助农服务点开展巡检,能够实现银行巡检信息实时上传,及时发现问题并督促整改,极大地提高了巡检效率和准确性。2024年至今,累计通过该方式巡检服务点580家次,线上接受咨询20人次。
提升服务水平。农村支付服务点不仅是支付交易的场所,更是金融服务向农村延伸的重要桥梁。中国人民银行漯河市分行鼓励各银行机构探索“支付+”发展模式,将支付服务点与村委会、党群服务中心等深度融合,打造服务点特色品牌。目前,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共打造出15个“支付+党建”特色服务点。同时,各银行机构将金融知识普及与支付服务相结合,依托农村支付服务点在农村地区开展反电信诈骗等形式多样的宣传培训活动。2024年以来,向农户宣传金融知识、开展培训16次,发放宣传资料2.2万份,提升了农村居民的金融素养和风险防范意识。中国人民银行漯河市分行组织各银行机构积极对接支农惠农政策,通过服务点便利财政涉农补贴发放。2024年,农村地区共发放财政涉农补贴103.02万笔8.03亿元,为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源头活水”,让金融服务更好惠及广大农户。
文 ▏马 辉 赵艺狄
校对 ▏张华鹏
审核 ▏赵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