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在村里的二手书店

一壶散发着香气的绿茶、一次启迪心灵的读书分享会……4月13日,二十余名文学爱好者齐聚西城区阴阳赵镇阴西村朝辉书店,以书为媒,开启一场跨越时空的心灵对话。
为什么要到一家乡村书店来看书呢?与会者给出了不同的答案。张先生说:“我经常到这里来买书,后来就习惯在这儿看书。在这里还能遇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分享读书心得。”万女士说:“这里有木质的房梁、休闲的木制桌凳和老式沙发。每个角落都有旧时光的味道。”靳女士说:“选一本自己喜欢读的书,安安静静地坐在桌前,让书籍带我们到更远的地方;或者和书里的智者交流,又或是被某个故事感动。这就是读书的乐趣。”
“其实,开书店纯属意外之举。”朝辉书店负责人赵朝辉说,他的太爷爷曾经开过私塾,父母同样重视教育。受家庭影响,喜欢读书的他经常买书。大学毕业后参加工作,每到一个新的城市,他就要逛当地的书店。后来他发现已经购买了几千本书,就把自己在市区的画室改成了一家书店。
2022年上半年,赵朝辉开始思考那些没时间看的书该怎么处理。他试着在网上发帖子卖书,十块钱一本不包邮,第一个月就卖了两万多块钱。尝到甜头后,他就开始考察国内二手书市场,并建立渠道。目前,赵朝辉在涿州、漯河两地都有仓库。涿州主要做特价库存新书,漯河则是以二手书为主。目前,漯河的仓库大约有20万册书。漯河的书库地址就选在赵朝辉的老家阴西村,一间房子是租邻居的,另一间由自家小院改造而成。记者看到,一楼库房摆满了书。二楼则是精心布置的房间,复古文艺风的陈设与稍显破旧的木质屋顶相得益彰。屋内有邻居用扁担改造的挂毯,还有不少手工编织的装饰品。阳光洒进来,照在椅子旁的绿植上,令人放松。赵朝辉说,如今,院里的不少老物件儿被重新利用起来,比如30多年前的大椅子,还有一个年代久远的大木箱,里面整齐地放着已经发黄的书籍。这都是他的“宝贝”。
为什么要开书店呢?赵朝辉说,因为二手书要有流动性。有时候一批二手书回来之前,谁也不知道里面有什么。这就需要人工挑选,先挑部分精品,还有可修复的有价值的书籍,再将这些书籍整理后上架到网店或放到朝辉书店。有一些也会转手卖给其他书商。
“书店要有自己的特色。”赵朝辉说,比如,泉州的芥子书屋非常小,但成了一座城市的地标。他也希望能往这个方向发展。在二手书的挑选过程中,一些可以了解漯河当地历史的书就被留下来。比如,赵朝辉积攒了不少诸如老县志之类的书。他希望书店能够成为外地人了解漯河或者本地人了解家乡的一扇窗。
让赵朝辉出乎意料的是,回到村里后,书店仅线下每个月的销售额就有一两万元。虽然这个数额并不大,但他相信这家书店会给他带来更多惊喜。此外,他开书店也结识了各类书友。来这里的人以年轻人居多,很多是学校老师,基本都是在了解朝辉书店的社交平台账号后才到这里的。年纪大的人喜欢淘旧书,年轻人喜欢买人文社科类的书。另外,绘本也卖得比较多。还有一些朋友从外地来,最远的从广西玉林开车过来。
“我们也会让书流转起来,满足更多人的需求。比如,面向读者回收二手书。有些读者从家里拿来不看的书,我们会折算成钱,或者按照相等的价值让他们从书库里选书。”赵朝辉说,通过朝辉书店,他和很多书店老板成了朋友。其中一家很有名的书店老板来过两次,每次在村里住好几天,选出上千本书拉走。
“在村里开这样一家书店,我能认识一群真正的读书人。当然,有很多人来拍照、打卡,我们也是欢迎的。而加上微信好友后,我也会在朋友圈看到他们晒阅读计划、读书感悟。这让我满怀期待——这家乡村书店可以做更多事。”赵朝辉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意书籍的品质,我坚信实体书店的真正意义是人与人回归线下的相聚。哪怕只有一点微光,对一家乡村书店经营者来说也是莫大的鼓励。”
天气好的时候,赵朝辉喜欢打开楼上的木质窗户,看外面的田野。村里的孩子们喜欢放学后来这里写作业,这让他觉得生活充满阳光。
文/图 漯河日报全媒体记者 孙 震
校对 许璐瑶
统筹 周鹤琦
审核 谭艺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