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漯河名城网 > 手机报

吊瓜变金瓜 致富顶呱呱

小号 默认 大号
2025-04-27 来源:

农户正在采摘吊瓜。

■文/图 见习记者 李沛真

“你看,我们的吊瓜长得多好,又脆又甜,好吃得很。”4月23日,在召陵区万金镇唐桥村的西瓜大棚里,农户手捧着吊瓜开心地说。

“我们4月15日开始采摘头茬吊瓜,还将采摘第二批和第三批,总产量600多万斤。”唐桥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唐敏军告诉记者。

记者看到,采摘下来的吊瓜被运往唐桥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里,工作人员正有条不紊地称重、分拣、包装,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来自沈阳的西瓜经销商张天才与唐敏军已合作两三年,今年他订购了两万多斤吊瓜。“唐老板的吊瓜口感好、品质优、价格合理。以后,我们还将继续合作。”张天才说。

2009年,做建材生意的唐敏军想就近做点事。经朋友推荐,他将目光投向了吊瓜种植。

“刚开始种了40亩,搭了12座大棚,亩产量4000斤左右。”唐敏军告诉记者,起初,由于他不懂技术,对病虫害防治知识了解得不多,吊瓜的产量不高。为解决这一问题,他从北京请来技术员负责田间管理。技术员指导他通过嫁接等方式,解决了蔓枯病、叶枯病等问题。如今,吊瓜的亩产量提高到了8000斤左右。

吊瓜的产量上来了,怎样卖成了困扰唐敏军的问题。“刚开始卖不出去。消费者看到吊瓜以为没长熟,我就切开免费让他们尝。”唐敏军说,由于他种植的吊瓜品种糖度高、味道好,逐渐被消费者接受。在他的带动下,村里种吊瓜的农户越来越多。

2011年,唐敏军成立了唐桥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实行“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规模化种植、销售吊瓜。如今,唐桥种植专业合作社成员有120多户,种植西瓜约1200亩,搭建西瓜大棚约400座。

唐桥村村民唐四海2011年加入了合作社。他的大棚从当初的2座增加到如今的10座。“一亩地能有一万多元收入。”唐四海说。

唐桥种植专业合作社如今建了育苗基地。“每年,我们1月育苗,生产旺季用工量达四五百人,为附近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唐敏军说。70多岁的村民彭玉说:“我在这里干了四五年了,每天能挣50元钱。”

版权声明:未经漯河日报书面正式授权,谢绝任何媒体、自媒体以任何形式转载、摘编漯河名城网原创稿件,违者必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举报电话(0395)5616809
关注我们

    漯河发布客户端

    漯河名城网

    漯河日报抖音号

    漯河日报教育新闻部微信

    漯河日报快手号

    漯河日报人民号

    漯河日报社健康事业部微信

    漯河日报社微公益

    漯河日报社小记者微信

    漯河日报视频号

    漯河日报头条号

    漯河日报微博

    漯河日报微信

    漯河手机报微信

    漯河微地产

    漯河小城生活微信公众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豫ICP备05015908号

豫公网安备 41110302000005号

© 2002-2018 漯河名城网(www.lhrb.com.cn)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漯河名城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