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家门口的“诗与远方”

“每天吃完午饭,我会和同事到这个小公园散步、聊天,很是惬意。这里还有一个用3D打印技术制作的小商桥模型,方便市民拍照打卡。”近日,市民王女士告诉记者。这个位于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玉泉山路与牡丹江路交叉口西北角、紧临昌建总部港的口袋公园,给附近居民、公司员工提供了一个休闲好去处。
这是我市推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优化人居环境、完善城市功能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我市扎实推进“百园”建设民生工程,精心打造“小而美”口袋公园,利用城市里的“碎片”土地建设了一个个街头公园,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示范区紧扣市委、市政府‘百园’建设民生工程要求,按照居民出行‘100米见绿,300米见园’的要求对口袋公园进行科学的规划布局。目前,牡丹江路、玉泉山路、玉河路等10个口袋公园建设项目正有序推进。”日前,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城管局市政科负责人赵子豪说。
在口袋公园建设过程中,示范区采用拆墙透绿等方法,以空间高效利用为原则,精准匹配不同年龄段市民需求,精心打造集休闲娱乐、亲子互动等功能于一体的绿色空间。同时,坚持“一园一策”的精细化设计理念,通过多轮实地踏勘,深度结合各区域环境特点,在保留原生自然风貌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园林设计元素,确保每个口袋公园都能因地制宜、特色鲜明,真正成为市民家门口的“诗与远方”。
“下一步,示范区将扎实推进口袋公园建设,以更高标准推动城乡公共服务体系优化升级,倾力构建布局均衡、功能完备的公园体系;通过精雕细琢每一处空间,打造一批‘小而精、精而美’的口袋公园,让‘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的愿景照进现实,不断提升市民的获得感与幸福感。”赵子豪告诉记者。



近日,记者在经济技术开发区东方红路福民创业花园小区北门东侧看到,口袋公园正在紧张建设中。
据了解,该公园附近有多家知名食品企业,人口密度大,年轻人多。为实现“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的生态宜居目标,经济技术开发区因地制宜,对该口袋公园进行了高水平的规划设计。首先,对园内原有廊架进行焕新升级,增设成品棋牌桌凳等适老化设施。其次,修复破损铺装路面,将小区岗亭东移优化交通动线,确保非机动车道通行无阻。同时,增植红梅、蜡梅等,全面提升绿化景观层次。这个以“棋文化”为主题打造的“棋韵”口袋公园,将传统雅趣融入现代城市生活空间,为周边居民提供一个集休闲娱乐、文化体验于一体的绿色共享空间。
为落实“百园”建设民生工程要求,经济技术开发区聚焦农贸市场、学校、医院等六大民生场所周边,将10个地块纳入年度口袋公园建设计划。目前,4个新建项目、6个改造提升项目正在同步推进。
“在设计规划中,我们突出三大特色:践行‘一园一主题’理念,深度结合地块周边人口结构、服务半径及文化特色,量身打造差异化功能场景;创新盘活城市边角地、闲置地资源,优先选择群众呼声高、停车矛盾突出的区域,确保公园建设精准对接民生需求;坚持民生导向,以‘休憩、停车、赏景、如厕、饮水’五大功能为核心标准,推动单一绿化空间向复合型便民场所升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口袋公园建设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我们希望口袋公园真正成为群众家门口的‘幸福驿站’,切实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建设局副局长韩深宇说。
市园林绿化养护中心相关负责人说,今年我市计划建成100个“小而美”口袋公园,打造一批“车可停、荫可遮、休可坐、雨可避、水可补、人人可享”的口袋公园,为市民提供更多的休闲娱乐场所,让城市更美丽、更宜居,让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更持久、更深远。
漯河日报全媒体记者 应诗雨
校对:冼 薇
统筹:周鹤琦
审读:谭艺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