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漯河名城网 > 社会

召陵区:以更实举措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小号 默认 大号
2025-05-09 来源:

近日,召陵区委农村工作会议召开,全面总结2024年“三农”工作,部署2025年“三农”工作。今年,召陵区将以建设农业强区为目标,以更大力度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以更实举措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围绕粮食安全、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领域精准发力,着力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奋力绘就新时代“三农”发展新画卷。

稳产保供,提升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制和“菜篮子”责任制,提升猪肉安全供应保障能力。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确保全年粮食种植面积不低于60万亩。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农村沟渠连通整治三年行动,切实提升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夯实粮食安全根基。落实粮食节约行动方案,强化农机手培训,开展机收损失监测调查,推进收获环节节粮减损。

守牢底线,毫不松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进一步压紧压实防止返贫致贫工作责任,完善动态监测帮扶机制,优化信息系统,健全监测预警体系,对困难群众做到早发现、早救助、早帮扶,精准分类施策,提升帮扶成效。在产业帮扶上,按照“巩固一批、升级一批、盘活一批、调整一批”的要求,分类推进帮扶产业提质增效,把帮扶产业发展成持续带动增收的富民产业。在就业帮扶上,推进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提升帮扶车间就业吸纳能力,确保脱贫人口务工规模和收入保持稳定。统筹抓好行业政策落实、项目资金规范管理、问题排查整改、小额信贷、社会和驻村帮扶、风险防范化解等工作,确保各项帮扶政策及时落地、各类问题动态清零。

突出特色,持续培育壮大乡村富民产业。坚持“三链同构、农食融合”,大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实施区域富民产业培育工程。按照“一镇一特”“一村一品”思路,加快建设优势特色农业基地,做好“土特产”文章。持续推进乡村文旅深度融合,推进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和景区化美丽乡村建设。探索发展创意农业,加强自然、生态、文化等要素与农业产业创意融合,优化配置,有效提升农业附加值。建立完善的农产品电商生态体系,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题。完善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健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政策同带动农户增收挂钩机制,多渠道加快惠农服务平台建设,引导全区15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727家农民合作社、368个家庭农场与农户等紧密合作,推广“三方分享”利益联结模式,让农民获得更多收益。

坚持城乡融合,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样板。统筹城乡规划布局,因地制宜将全区142个行政村划分成5个乡村振兴示范片区,以片促面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进一步完善农村道路、数字乡村等建设,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创新,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推动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深化平安创建,倡树文明新风,加快建设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

深化改革,进一步激发活力。深化土地制度改革,继续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完善土地流转机制,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农业生产效益。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对农村集体资产进行全面清产核资,明确产权归属,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集体经济运营新机制。积极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农业生产的专业化、规模化和集约化水平。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农资供应、农产品加工销售、农业技术培训等全方位服务,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漯河日报全媒体见习记者 张赢

校对 谢明芮

统筹 周鹤琦

审读 谭艺君


版权声明:未经漯河日报书面正式授权,谢绝任何媒体、自媒体以任何形式转载、摘编漯河名城网原创稿件,违者必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举报电话(0395)5616809
关注我们

    漯河发布客户端

    漯河名城网

    漯河日报抖音号

    漯河日报教育新闻部微信

    漯河日报快手号

    漯河日报人民号

    漯河日报社健康事业部微信

    漯河日报社微公益

    漯河日报社小记者微信

    漯河日报视频号

    漯河日报头条号

    漯河日报微博

    漯河日报微信

    漯河手机报微信

    漯河微地产

    漯河小城生活微信公众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豫ICP备05015908号

豫公网安备 41110302000005号

© 2002-2018 漯河名城网(www.lhrb.com.cn)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漯河名城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