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发展激活澎湃动能 ——喜迎第二十二届食博会系列报道之二

在这万物并秀、生机勃发的五月,我们即将迎来第二十二届中国(漯河)食品博览会的华美绽放,世界的目光将再次聚焦漯河。
二十多年来,我市坚持以食博会为媒介和载体,融入开放创新、合作共赢理念,搭建市场化、国际化、品牌化的食品展览平台、贸易洽谈平台、合作交流平台、创新成果展示发布平台,将食博会一步步打造成为全球瞩目的“食品品牌展、美食体验游、创新成果汇”。
乘着食博会蓬勃发展的东风,市委、市政府聚焦“四高四争先”,强力实施外向带动战略,擦亮开放窗口、搭建开放平台、创优投资环境,奋力书写新时代漯河高水平开放的精彩答卷。
精心办会 擦亮对外开放窗口
从2003年首届中原食品节的191个展位,到如今2500个标准展位仍一位难求;从政府主导办会、企业免费参展到专业展览公司介入、实行市场化运营;从参展企业以省内为主到海内外名企名牌扎堆、行业巨头齐聚;从展览展示、现场售卖单一业务,到贸易采购、投资洽谈、学术交流、成果发布的多种活动集成……20多年来,历届市委、市政府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秉持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办会理念,持续擦亮这一对外开放窗口,推动食博会从地方节会向具有“风向标”性质的国际一流展会华美蝶变。
一个盛会带活一个产业。以食博会为平台,我市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变品牌优势为发展优势,形成了食品产业发展与食博会的互融互动,推动食品产业成为全市最具竞争力的支柱产业。
依托食博会平台,我市以食为媒持续推进大招商活动,越来越多的国内外知名食品企业通过食博会窗口认识漯河、了解漯河。美国嘉吉、可口可乐、泰国正大、中粮集团等21家世界500强企业前来投资兴业,32家国内500强、75家行业百强企业在这里集聚发展。如今的漯河,正在成为中原地区对外开放的一片沃土、投资发展的一方宝地。
依托食博会平台,行业精英齐聚沙澧,高端人士“论剑”漯河,更有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国食品和包装机械工业协会等一大批“中字头”知名商协会赋能加持。观点的碰撞、信息的交流、智慧的交融,让我们可以更加敏锐地感知市场变化、行业发展趋势,为食品产业转型升级、跨越发展注入了源头活水。如今的漯河,食品产业特色主导优势更加鲜明,形成了从源头到终端,从生产到研发、检测、包装、物流、电商、会展的食品全产业链条,正在向着“优势再造、形神兼备”的现代化食品名城迈进。
依托食博会平台,我市对外交流的“朋友圈”越来越大。第二十一届食博会首次设立“主宾国”“国家馆”展区。全国27个省(区、市)、8个国家和地区的1304家企业参展,“国际范儿”越来越足。本届食博会以“世界眼光、中国经典、河南名品”为主题,设置综合展区、国际食品展区、品牌企业展区等十大展区。来自马来西亚、法国、泰国、匈牙利等12个国家的50多家企业,将携超千种特色产品精彩亮相国际食品展区。
食博会让世界认识了漯河,也深刻改变、影响着这座城市。一名网友评论:“食博会为八方宾朋认识漯河推开‘一扇窗’。有了这扇窗,漯河就能借风势、乘风起,将缕缕清风引窗而入,转化为支撑食品名城能级跃升的浩荡春风……”
搭建平台 重塑对外开放格局
当冷链专列载满货物驶向莫斯科,当跨境电商将“漯河造”休闲食品送达RCEP国家消费者手中,漯河这个中原内陆城市正在重塑“不沿边、不靠海”的开放格局,搭建开放发展“大平台”、构筑互联互通“大通道”、塑造内引外联“大市场”、打造国际交流“大窗口”。
在以高水平开放拓展高质量发展空间方面,我市抢抓“一带一路”建设和RCEP生效新机遇,与河南中豫国际港务集团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构建“枢纽+通道+网络+商贸中心”区域物流运行体系。在第十九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期间,与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签订友好合作城市战略合作协议,共建豫桂物流大通道。精准发力推动中欧班列(中豫号·漯河)成功开行。这是我省首条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班列,将进一步畅通河南出境通道,无缝对接西部陆海新通道,助推河南外向型产业发展,全面融入“陆上丝绸之路”建设。
今年一季度,漯河港实现吞吐量92.04万吨,同比增长17.93%;签订装卸合同二十余份;来港船舶554船次。作为郑州都市圈南部出海口的关键支撑点,漯河港在推动漯河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进程中,扮演着核心角色,从“内陆腹地”向“万里江海”,不断织密“公、铁、水”国际物流网络。
入驻企业近2000家,全平台商品品类3000种,商品数量达75万多个,注册用户突破3万人,上线仅87天平台综合交易额突破1亿元……豫中南数字产融平台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汇聚食品产业商家、商品、交易、营销、物流等全产业链条的各类数据,以京东先进数据中台技术为基础,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数据处理系统,从数据采集、清洗到存储、分析再到可视化及应用,为业务开展提供有力支撑。同时,创新打造“集采联盟”,链接益海嘉里、中粮、英联马利、中润、嘉吉等头部企业,通过“集零为整+订单合并”集采模式,助力本地企业降低采购成本。数据显示,平台上线首季度即完成4672万元的大宗交易,展现出惊人的市场穿透力。
漯河食品漂洋过海,宠物食品走向世界,食品机械畅销全球……跨境电商让我市众多企业如虎添翼。在召陵区东兴电子商务产业园,河南柠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人员在电脑上熟练地为企业提供跨境电商运营、采购数字化营销、交易风险规避等服务,使一笔笔订单成交、一个个企业收获颇丰。2024年,我市电商企业达102家,交易额达41.05亿元,交易额同比增长7.54%。目前,我市拥有1家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并制订若干政策措施支持和促进电子商务高质量发展。
一个个蓬勃发展的高能级对外开放平台,极大地带动了我市外向型经济发展,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间。
创优环境 打造一流发展生态圈
2024年12月,盐津铺子“一基地两中心”项目落户经济技术开发区。签约仪式上,盐津铺子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学武说:“多种因素叠加促成了企业在漯河投资。交通区位、营商环境、服务保障、产业生态、创新氛围都是我们考虑的因素。综合比较之下,漯河是最优选择。”
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用脚来投票”。多年来,我市秉持“城市与企业共生共荣”理念,聚焦产业、创新、开放、政务、法治五个生态,打造全周期服务、全链条协同、全社会参与的一流发展生态圈,为在漯投资企业厚植发展沃土。
构建链链相通、较为完善的产业生态。聚焦“11+8”产业链,强化顶层设计,坚持“领导+部门+县区+机构+企业+专家”六位一体,完善“一图谱六清单”推进机制,树牢“链式服务”理念,推动产业由集聚发展向集群发展全面跃升。以食品产业为例,全市已基本实现了原料基地化、产品系列化、销售网络化、产业集群化、配套体系化,逐步构建起完善丰满的绿色食品产业生态。
构建龙头引领、活力迸发的创新生态。坚持以中原食品实验室为龙头建设全国食品创新高地,致力打造高能级创新综合体,建成“中原食品实验室+研究生院+中试基地+孵化器+产业基金+产业园区”六位一体的全链条创新体系,会聚由14位院士领衔的科学家团队,聚焦营养健康、食药同源、未来食品三大主攻方向,为280多家企业提供常态化、低成本技术服务,成为食品产业创新最强“发动机”。
构建自由便利、循环畅通的开放生态。在“引进来”的同时,加快“走出去”步伐,积极主动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持续开展“双招双推”系列活动,引导市内各类企业充分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打通研发、通关、贸易流通等堵点,加快推动“产品出海”,努力实现“货通全球”目标。今年一季度,全市食品出口额逆势上扬,同比增长84.7%,特别是对东盟国家、RCEP国家出口分别增长了123.9%、85.2%,增长势头强劲。
构建服务周到、办事高效的政务生态。持续擦亮“无事不扰、随叫随到、服务周到”政务服务底色,深入开展提升政务服务效能专项行动,实现办事方式多元化、办事流程最优化、办事材料最简化。提升“万人助万企”质效,让企业心无旁骛抓经营抓发展;抓实五级问题闭环解决机制,清单化台账化推进问题解决。在全省率先开发、动态升级“政策计算器”,确保惠企政策直达快享、免审即享。
构建依法办事、公正透明的法治生态。深入开展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创建,以高水平法治护航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诚信政府建设,以政府诚信带动企业诚信、个人诚信,在全社会营造崇尚诚信、践行诚信的浓厚氛围。严格规范涉企执法检查,率先探索实行“进一次门查多项事”模式,尽最大努力为企业减负,相关经验被《人民日报》报道。
漯河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建军
漯河日报全媒体见习记者 徐斐斐
校对:谢明芮
统筹:周鹤琦
审读:谭艺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