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科学+”协同育人模式 ——漯河四高科学教育工作侧记(下)

2023年以来,漯河四高深耕科学教育取得显著成效。该校先后被评为河南省第十五届、第十八届科学素养大赛优秀组织单位,荣获“弘扬科学家精神,争做中华追梦人”主题征文比赛“优秀组织单位”称号;邀请中科院院士游书力为师生作科学教育报告;中原名师、正高级教师王海东主持,教科室主任彭蔚亮作为主要成员参与的省级课题《河南省青少年科学素养现状及提升路径研究》立项并在进行中;16人获省市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优质课、科学实验优质课奖项,覆盖7个学科;以张鹏飞为代表的34名学生先后获得河南省科学素养大赛一、二、三等奖;刘路恒等6名同学获得“弘扬科学家精神,争做中华追梦人”主题征文比赛一、二、三等奖,赵琳等6名教师获得“优秀辅导教师”称号。
设立科技副校长和科技辅导员
为深化科学教育实践,漯河四高构建起“专家引领+多元协同”的科技教育体系。该校聘请市教育局专家李雪玲担任科技教育指导专家,全面指导科技教育工作。设立科技副校长4名,选聘科技顾问2名,聘请专(兼)职科技辅导员10名,形成多层次、专业化的指导力量。为构建多元实践教学场景,该校与中原食品实验室、市科技馆、市博物馆、城市展示馆、三剑客奶业等建立合作关系,打造集科研探索、科普体验、文化传承、产业实践于一体的实践教学矩阵,为学生搭建起理论联系实际的立体化学习平台。成立学生科技社团6个,开展科技夏(冬)令营、科学考察、科学实验、科学调查体验等多种形式的科技活动,引导支持有兴趣的高中生长期、深入、系统地开展科学探究与实验。积极拓宽科学实践渠道,鼓励学生社团不定期开展科技教育实践和参加省市科学素养大赛。同时,每年组织学生开展1次到2次大型校外科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科学认知,培养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全方位提升科学素养。
将科学教育纳入教育教学质量评价
在新时代教育改革浪潮中,漯河四高积极响应科学教育战略部署,持续完善科学教育评价体系,将科学教育纳入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实施“校内科学教育提质计划”,根据高中三个年级侧重点,系统设计科学教育内容,统筹安排科学教育任务,推动科学教育向三个年级有机延伸和发展。该校教科室注重高中阶段、本科阶段科学类相关课程的联系与融合,领衔开发科学教育与生涯规划教育融合校本课程,在科学教育中强化高中生职业发展规划教育,引导学生明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职业目标。
助力拔尖人才培养
漯河四高聚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通过多种举措构建科学教育生态体系。该校大力支持建设科技班,强化实验室资源配置,试点学科特殊禀赋学生培养项目,建立项目培养基地,依托“中学生英才计划”“强基计划”等项目,细化分层分类培育方案,提升人才培养精准度。同时,积极对接河南省“小小科学家”“小小工程师”创新人才培养计划,为学生开辟进阶成长通道。在赛事引导与人才选拔方面,严格落实教育部关于中小学生竞赛活动的管理规范,指导中小学生理性参与“白名单”科技赛事,鼓励学生在创新实践中释放想象力和创造力,动态挖掘具有科研潜质的学生。此外,教科室精心筛选33本优秀科普读物,通过“科普读物进课堂”“科学家进学校”等特色活动,引导学生阅读科普读物、参与科普活动、认识知名科学家、了解科普知识、提升科学素养。2024年,该校10个社团400多名高中生参与科普阅读,2900名学生参加了全市科技教育征文活动。
漯河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文姣
校对:谢明芮
统筹:周鹤琦
审读:谭艺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