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漯河名城网 > 社会

记者在一线 | 张奶奶的“分类账本”

小号 默认 大号
2025-05-13 来源:

image.png

1747099154723.png

“塑料瓶8个,纸箱6斤,灯泡3个……今天又攒了好几个积分。”5月12日,在源汇区建业·贰号城邦小区,跟着女儿居住的张秀枝翻开随身携带的记账本,认真记录刚整理好的可回收物。

张秀枝一直有记账的习惯。2024年,她发现小区里安装了垃圾分类智能回收设备,便开始学习怎样使用。慢慢地,她学会了精准分类垃圾,还办理了回收积分卡。从此,整理家中废弃物品成了她的“日常功课”。

张秀枝在垃圾分类智能回收设备前,把整理好的废弃物品分类投放。“上个月,我用积分换了不少日用品,家里的香皂、垃圾袋全是通过垃圾分类换来的。”张秀枝笑着说,“以前旧衣服随手扔进垃圾箱,现在连外孙都把喝完的饮料瓶攒起来了。”

平日里,张秀枝还会喊着邻居和朋友一起参与垃圾分类、兑换积分。

记者在该小区看到,垃圾分类智能回收设备功能分区清楚,设有塑料、金属、纸张、衣物等可回收物投递口,灯管、化妆品容器、电子垃圾等特殊废弃物也有专属投放区域。

积分兑换机与垃圾分类智能回收设备联动,居民可以轻松完成积分核验与生活用品兑换。

这是源汇区环境卫生服务中心推行的垃圾分类积分制。该中心在建业·贰号城邦、碧湖御苑、螺湾小镇、老街城市公舍、人民公园等地投放14台垃圾分类智能回收设备。为照顾老年群体,该中心还推出人工记账服务,由垃圾分类指导员协助登记称重。

此外,该中心还提供精细化服务:针对上班族无暇分类的难题,开通错峰收运,由垃圾分类指导员现场帮忙分拣;为腿脚不便的老人提供“电话预约+上门收运”服务……

“垃圾分类后,小区更美了,苍蝇也少了——这账,越算越划算!”张秀枝说。

漯河日报全媒体见习记者 张    赢

校对 李    鑫

统筹 周鹤琦

审读 谭艺君

版权声明:未经漯河日报书面正式授权,谢绝任何媒体、自媒体以任何形式转载、摘编漯河名城网原创稿件,违者必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举报电话(0395)5616809
关注我们

    漯河发布客户端

    漯河名城网

    漯河日报抖音号

    漯河日报教育新闻部微信

    漯河日报快手号

    漯河日报人民号

    漯河日报社健康事业部微信

    漯河日报社微公益

    漯河日报社小记者微信

    漯河日报视频号

    漯河日报头条号

    漯河日报微博

    漯河日报微信

    漯河手机报微信

    漯河微地产

    漯河小城生活微信公众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豫ICP备05015908号

豫公网安备 41110302000005号

© 2002-2018 漯河名城网(www.lhrb.com.cn)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漯河名城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