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漯河名城网 > 社会

记者在一线 | “小麦+”套种模式 每亩增收超3000元

小号 默认 大号
2025-06-12 来源:


6月9日,在舞阳县莲花镇于庄村种粮大户于广要一块收割后的麦田里,金黄色的麦茬间,西瓜已拳头大小,辣椒苗翠绿,长势喜人。一条条黑色的滴灌带蜿蜒铺设在田间,细密的水珠从滴头缓缓渗出,均匀地滋润着每一株辣椒苗。

记者看到,于广要在地头摆放了4台抽水机,每台抽水机旁还有一台泥沙过滤机和一台水肥一体机。机井水抽出后,先经过滤设备去除细沙,再引到配有肥料的水肥一体机中,最后通过水管输送到田间。



“相比大水漫灌,采用水肥一体化的滴灌模式,可将水分精准送至辣椒苗根部,不仅确保了辣椒高产稳产,还可以提高辣椒品质。”于广要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使用水肥一体化灌溉设施后,亩均减少化肥施用量20%以上,灌溉用水费用减少50%以上。

“别看是套种,小麦的产量也不低。辣椒苗和西瓜苗还能蹭小麦的‘荫凉’躲热风,长得更壮实。”于广要说。

“我今年流转了100多亩地,其中40多亩用于小麦套种辣椒、西瓜和小麦套种红薯、西瓜。相比种植小麦和花生,套种后每亩地收益要多出3000元以上。”于广要说,这些套种模式既保住了主粮产量,又通过经济作物实现“锦上添花”。更难得的是,秸秆还田还为辣椒苗、红薯苗、西瓜苗提供了天然肥料,减少了化肥使用量。

“我们村的土壤肥沃,光、热、水条件好,无霜期长,是瓜果和蔬菜的优质产区。我们种植的西瓜,瓜皮薄、色泽好、味道甜、口感佳;白菜纤维少、质细腻,吃起来没有丝、味道好。这些果蔬产品客户都早早下了订单,我们不愁销路。”正在田间察看红薯苗长势的于庄村党支部书记于俊杰告诉记者。

漯河日报全媒体记者 孙 震

校对 王麓棣

统筹 周鹤琦

审读 谭艺君


版权声明:未经漯河日报书面正式授权,谢绝任何媒体、自媒体以任何形式转载、摘编漯河名城网原创稿件,违者必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举报电话(0395)5616809
关注我们

    漯河发布客户端

    漯河名城网

    漯河日报抖音号

    漯河日报教育新闻部微信

    漯河日报快手号

    漯河日报人民号

    漯河日报社健康事业部微信

    漯河日报社微公益

    漯河日报社小记者微信

    漯河日报视频号

    漯河日报头条号

    漯河日报微博

    漯河日报微信

    漯河手机报微信

    漯河微地产

    漯河小城生活微信公众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豫ICP备05015908号

豫公网安备 41110302000005号

© 2002-2018 漯河名城网(www.lhrb.com.cn)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漯河名城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