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漯河名城网 > 首页 > 轮播图新闻

传统杂技 “传”向未来——市首届非遗展演年活动七月首场展演侧记

小号 默认 大号
2025-07-07 来源:

image.png

7月5日,在西城区万达广场,漯河市首届非遗展演年活动迎来本月的第一场演出。该活动以“童真非遗”为主题,为市民尤其是放暑假的孩子们带来一场精彩纷呈的文化盛宴。

演出在杂技表演《柔韵惊鸿》中拉开帷幕。来自市杂技团的演员们用肢体造型营造出“古树参天、骨笛传情”的意象。观众仿佛穿越了时空,感受到贾湖文化的源远流长。

image.png

随后,杂技表演《环舞翩跹》使现场气氛陡然升温。赵蓓、王鑫玉两名演员像被赋予了魔力。数十个呼啦圈在她们腰间、脖颈、手臂飞旋,犹如灵动的光环。杂技表演《炊光食彩》中,演员杨优博、高金磊用锅碗瓢盆表演杂技,诙谐的动作逗得观众笑声连连……

彼时,舞台周围以及商场二楼、三楼围栏处,不少市民举起手机拍摄杂技演员们精彩的表演瞬间。

在压轴表演《天工抖竹》中,杂技演员张婷、李圆圆等人将空竹操控得宛若流星。她们完成的空竹翻滚、对接、抛接等高难度动作,将演出推向高潮。全场掌声经久不息。

“这是我第一次近距离看杂技表演。孩子看完表演想学抖空竹,这也许就是文化传承的力量吧!”市民李先生告诉记者。

演出结束后,记者对部分杂技演员进行了采访。“我从小就热爱杂技,跟着老师学了很多年,擅长柔术表演和抖空竹。现在还有一些青少年对杂技这一非遗技艺了解不多。我们希望能够通过‘非遗进校园’的形式,让更多孩子了解非遗、爱上杂技,不让这一古老的非遗技艺失传。”杂技演员张婷说。

从成年演员到青少年学员,杂技艺术在代代传承中焕发了新生。此次杂技表演中有不少青少年的身影,16岁的高金磊便是其中之一。他告诉记者:“我小时候就对杂技表演特别感兴趣。我向父母提出学杂技的想法时,他们很支持。我是从4年前开始练习杂技的,一直刻苦学习。每次上台表演时,观众的叫好声和掌声,让我对传承这一非遗技艺感到特别自豪。”

“这么好的节目根本看不够。每周只要有空儿,我们就会带着孩子来看非遗展演。”市民王女士笑着说,“看完演出,再带着孩子吃美食,顺便去超市购物。万达广场真是周末的好去处。”

七月份,“童真非遗”系列展演活动将通过更多元的非遗展现形式,让市民直观感受非遗魅力,让传统文化真正“活”在当下、“传”向未来。

漯河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    赢

校对 李    鑫

统筹 周鹤琦

审读 谭艺君

版权声明:未经漯河日报书面正式授权,谢绝任何媒体、自媒体以任何形式转载、摘编漯河名城网原创稿件,违者必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举报电话(0395)5616809
关注我们

    漯河发布客户端

    漯河名城网

    漯河日报抖音号

    漯河日报教育新闻部微信

    漯河日报快手号

    漯河日报人民号

    漯河日报社健康事业部微信

    漯河日报社微公益

    漯河日报社小记者微信

    漯河日报视频号

    漯河日报头条号

    漯河日报微博

    漯河日报微信

    漯河手机报微信

    漯河微地产

    漯河小城生活微信公众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豫ICP备05015908号

豫公网安备 41110302000005号

© 2002-2018 漯河名城网(www.lhrb.com.cn)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漯河名城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