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泓清水润沙澧 ——漯河南水北调配套工程供水量突破8亿立方米

2015年2月5日,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漯河段正式通水,一股清流自丹江口水库奔腾而来。十年间,这条“清水长廊”已累计向漯河输送优质丹江水超8亿立方米,相当于注满近60个西湖的水量,彻底改变了城市供水格局。
用水之变:从“有水喝”到“喝好水”
在城区许多住宅区,居民家里水龙头流出的清澈自来水,见证着这座城市用水品质的历史性跨越。
截至今年6月,我市9个城市水厂中已有8个使用南水北调水源,年均供水量近8000万立方米。供水范围从市区扩展到舞阳、临颍县城,受益人口达157万。
安全之基:三重屏障护清流
在市南水北调工程运行保障中心,该中心主任艾孝玲说:“一张张水质检测报告,彰显了从丹江口到用户水龙头全过程水质保障体系的安全性。”
8亿立方米优质水背后,是我市构筑的三重安全保障体系。水质安全:从丹江口水库到居民水龙头,通过全封闭管线输水,确保“同库同质”的承诺直达千家万户。目前,城区90%日供水量源自这条“放心水”通道,工程输送水源100%达到Ⅱ类以上水质标准。工程安全:120公里管线上,“EPS+柴油发电机”三级供电系统、12个管理站高频数据采集与自动化压力监测协同发力,创下连续3771天安全运行零事故纪录。而北斗定位加持的智能巡检,织就人防技防“双保险”。供水安全:近年来的极端天气频发,市南水北调应急抢险突击队时刻准备着,遇到突发情况迅速响应,保障了城市“生命线”不断流。水质、工程、供水三重安全屏障守护的丹江水,正持续润泽民生福祉。
发展之效:活水赋能城市未来
水是食品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关键性要素。市南水北调配套工程2015年2月通水以来,供水量连年增长。市第八水厂伴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实施而建,是专门服务经开区的供水企业。目前每天供应自来水2.8万立方米,几乎全部供应给辖区的食品企业。食品产业是我市的主导产业,优质水源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生态效益同样显著。十年来,清澈的丹江水从根本上减轻了我市水资源短缺的压力。2023年,我市浅层地下水水位与2022年同期相比上升2.91米;2023年12月,漯河市地下水水位上升幅度居河南省第一位。此外,依托市南水北调配套工程,临颍县建成了集蓄水、生态、景观、休闲于一体的黄龙湿地公园。如今,黄龙湿地公园已成为当地有名的旅游打卡地,还成功入选水利部第四届水工程与水文化有机融合案例。
未来,市南水北调配套工程还将通过构建智慧化管理网络,运用先进的自动化系统,实现对潜在风险的精准预判,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劲的“水动力”。
漯河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海防
通讯员 刘磊
校对 谢明芮
统筹 周鹤琦
审读 谭艺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