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密监测网 帮扶暖民心

近年来,我市坚持把防返贫监测帮扶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不断在提升防返贫致贫监测帮扶工作质效上下功夫,通过数据赋能、精准施策、产业带动,筑牢防返贫防线,切实增强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数据跑腿 预警更及时
2024年1月,召陵区万金镇核查员庄超博在登录防返贫监测系统时,发现一条黄色预警信息:新庄赵村村民张某近期医疗支出骤增。庄超博立即联系村级协查员赵金章入户核实,发现张某因脑出血住院治疗,自费部分较高,存在致贫风险。经民主评议,该户被及时纳入监测对象,帮扶措施迅速跟进。
这一高效响应的背后,是我市打造的“区块链+防返贫致贫监测帮扶”信息系统的支撑。该系统整合教育、住建、卫健、医保、民政等12个部门数据,实现了干部入户排查、农户自主申报、行业部门信息预警的相互补充,能够帮助基层工作人员迅速发现返贫致贫风险,及时有效落实监测帮扶措施。
精准施策 帮扶更有效
源汇区问十乡宋某一家曾因大病陷入困境。2021年,宋某因心脏病住院,高额医疗费用让家庭不堪重负。把其纳入监测对象后,帮扶干部为其量身定制帮扶计划,落实健康帮扶、低保、教育资助等救助政策,减轻其家庭生活负担,还通过问十乡现代农业产业项目带动监测对象增收。2023年,宋某的父亲患食管癌,手术花费11万元,在大病医疗、民政医疗救助、防贫保险等多重帮扶政策助力下,个人自付部分仅1万多元,家庭顺利渡过难关。
在精准帮扶上,我市始终坚持“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的原则,根据返贫致贫风险以及家庭特点定制个性化“处方”,依托信息系统精准实施帮扶计划,统筹落实产业、就业、综合保障等帮扶措施,并定期对帮扶成效进行评估,保障监测对象消除风险。
产业带动 增收更可持续
近年来,我市依托粮食生产核心区和中国食品名城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县域富民产业,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支持龙头企业深化农业产业化经营,联合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组建各类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推广产业联农带农益农模式,构建起上中下游紧密衔接、农工商企业分工协作的生产经营体系,在产业和就业的双轮驱动下,为困难群众增收注入强劲动力。
临颍县王孟镇监测户李某一家对开发式帮扶助力增收有深刻的体会。李某今年78岁,老伴早逝,儿子儿媳要抚养两个孩子,她自己体弱多病,生活一度陷入困境。2021年,她家被纳入监测户后,得到助学金、“雨露计划”补贴、残疾人补贴、医保补贴等多项帮扶,其儿子承包10亩地种植辣椒。如今,全家年收入超7万元,生活状况明显改善,李某终于露出了笑脸。
2021年以来,我市累计监测帮扶6849户21144人,户均落实4.49项帮扶措施,帮扶措施覆盖率达100%,有劳动能力监测对象开发式帮扶措施落实率100%,风险消除率81.67%,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的底线。
漯河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海防
通讯员 胡群力
校对 谢明芮
统筹 周鹤琦
审读 谭艺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