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漯河名城网 > 政务

“党建+大数据+大脚板” 打造基层高效能治理“舞阳样板”

小号 默认 大号
2025-07-11 来源:



image.png


“为民社区辖4个居民小区,共772户2240人,分属10个网格。每个网格就是一个大家庭,网格长就是大家长,处理着大大小小的家务事,确保每个大家庭高效运转。”7月10日,舞阳县辛安镇为民社区第一网格网格长王瑞玲告诉记者。王瑞玲每天一大早到社区开完晨会后,就带领3名网格员到小区走访,了解民情民意,宣传安全知识,解决群众诉求。

2022年以来,舞阳县辛安镇为民社区坚持党建引领,通过建立“社区党总支+网格+红色物业+楼栋长”的多元联动治理体系,织密一张治理网,搭建“1+N”多元议事平台,组建一支志愿队伍,不断提升社区服务水平,打通服务群众“最后100米”,社区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成为舞阳县基层高效能治理、提升居民满意度的社区治理新样板。

近年来,舞阳县按照“党建强基、治理强效、精准施策、全域提升”的总体思路,强化顶层设计,创新治理模式,优化网格设计,搭建智慧平台,扎实推进基层高效能治理各项任务落实落细,取得显著成效。

绘好一张蓝图。高标准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制订舞阳县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工作任务清单,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健全县级领导干部联系分包单位、乡镇工作机制,压实工作责任,规范工作流程,严格落实“一张网、全覆盖”要求,因地制宜将全县划分成2637个网格,将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工作纳入“书记项目”、基本履职事项清单和基层党建考核重点内容,明确目标责任,自上而下形成责任链条,基层高效能治理能力显著增强。

创新服务模式。全面推行“一长+多专+N兼”网格化服务模式,整合各职能部门资源力量,推动资源、服务双下沉,实现“一格多用”。落实“双报到”机制,发动213名县直机关年轻党员下沉到236个“三无”小区担任兼职网格员,认领楼栋管理、环境整治等微项目132个,并先后组织开展网格治理队伍专题学习培训60余场次,参训网格员2600余人次。同时,制订舞阳县网格事项清单、网格长职责任务清单、专职网格员职责任务清单、负面清单“四张清单”,明确民生服务、矛盾调解、安全隐患排查等6大类28项职责,建立“职责准入、动态调整”机制,细化事件上报、处置、反馈闭环流程,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提升治理水平。在细分基层网格的同时,该县同步绘制电子网格地图,对网格边界精准标注,为平台建设提供保障。同时,组织各乡镇和有关职能部门召开专题议事会,明确数据采集联络员,稳步推进数据采集工作;及时成立研判预警工作小组,发挥网格员作用,实行“六情”“16项”日上报、日研判;健全“4+4”工作运行机制,实现降低信访量、降低治安案件量、降低诉讼量、提升群众满意度“三降一提升”目标。4月份以来,舞阳县矛盾纠纷化解率为100%。

坚持示范引领。在推动基层高效能治理助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该县积极探索,印发实施“强村带弱村 帮带促振兴”工作方案,推广辛安镇刘庄村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经验,通过强村带弱村,带动周边村庄稳定发展,打造一批产业发展强村。总结推广舞泉镇西城社区“一网两点三度四清单”治理模式,打造基层社区治理“样板间”。推广侯集镇余庄村数字乡村治理平台经验,利用大数据提升基层治理水平,打造一批智能化示范村。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树牢大抓基层鲜明导向,不断强化基层党组织、基层治理队伍建设,推动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不断优化基层治理机制、治理网格,强化矛盾纠纷源头化解,用心用情办好民生实事。用好基层治理平台,完善‘党建+大数据+大脚板’机制,着力构建多元参与、依法治理、科技赋能的治理格局,推动高效能治理常态长效。”舞阳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魏书念说。

漯河日报全媒体记者 姚 肖

校对 王麓棣

统筹 周鹤琦

审读 谭艺君


版权声明:未经漯河日报书面正式授权,谢绝任何媒体、自媒体以任何形式转载、摘编漯河名城网原创稿件,违者必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举报电话(0395)5616809
关注我们

    漯河发布客户端

    漯河名城网

    漯河日报抖音号

    漯河日报教育新闻部微信

    漯河日报快手号

    漯河日报人民号

    漯河日报社健康事业部微信

    漯河日报社微公益

    漯河日报社小记者微信

    漯河日报视频号

    漯河日报头条号

    漯河日报微博

    漯河日报微信

    漯河手机报微信

    漯河微地产

    漯河小城生活微信公众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豫ICP备05015908号

豫公网安备 41110302000005号

© 2002-2018 漯河名城网(www.lhrb.com.cn)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漯河名城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