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办公室印发《方案》:发展乡村富民产业 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近日,市政府办公室印发《漯河市乡村富民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以富民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方案》指出,我市聚焦粮食、畜牧、油脂油料、特色果蔬、乡村农文旅、乡村商贸流通6大产业集群,通过因地制宜培育小麦、玉米、生猪、家禽、牛羊、宠物、花生、大豆、小辣椒、食用菌、蔬菜、林果、乡村特色手工、乡村文旅、乡村商贸物流15条乡村富民产业链,到2027年基本形成创新链前瞻引领、产业链完整融合、供应链协同集聚、联农带农富农效果明显的乡村富民产业生态,建设一批产值超10亿元的产业强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7万元以上。
《方案》明确,以临颍县、郾城区颍河30万亩示范区和舞阳县泥河洼16万亩示范方小麦主产区为重点,推动优质专用小麦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和标准化发展;开展高质量玉米品种选育,发展鲜食玉米、青贮饲料玉米,推广高赖氨酸、高油、高蛋白、高淀粉等药用、饲料用、酒用和加工专用品种,稳步推进玉米密植滴灌精准调控技术;以临颍县、舞阳县、郾城区、召陵区4个生猪大县区为重点,推广多层楼房养殖,提升养殖场标准化、设施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加大禽类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力度,提升肉鸡、蛋鸡育种水平,推广临颍县颍川白鹅、源汇区鹌鹑、召陵区鸽子等小众类、特色化、差异化禽产品;立足黄淮肉羊种质优势,推广“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等模式,发展养殖合作组织,以大带小扩大养殖规模,并依托优质原料和传统胡辣汤制作工艺,加快构建北舞渡胡辣汤全产业链条;鼓励宠物食品类企业实行“公司+种植养殖大户”模式,依托重点企业及中原食品实验室等研发机构,加快开发新产品,引导企业发展多元化宠物经济;以舞阳县章化镇、召陵区老窝镇等传统种植地区为重点,发展种植高油、高油酸花生,推广高蛋白花生、食用花生新品种;以临颍县杜曲镇、台陈镇、大郭镇为中心,引进、示范、推广大豆新品种、新技术,打造8万亩大豆高产示范区,引导舞阳县、源汇区推出豆制品特色美食,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豆制品加工以及大豆休闲食品产业,开发高附加值产品;发挥临颍县小辣椒产业优势,带动舞阳县、郾城区发展小辣椒种植,通过选用新品种、应用新技术、研发新机具,推进全程机械化、标准化、智能化生产;以舞阳县文峰乡为核心,做大做强香菇产业,推广羊肚菌、双孢菇、大球盖菇等高附加值品种,引导经营主体运用现代化设备和先进技术,发展食用菌精深加工;以临颍县、源汇区蔬菜种植基地为核心,积极推广集约化育苗、水肥一体化等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技术模式,促进种业企业发展壮大;建设临颍县皇帝庙乡和舞阳县保和乡葡萄以及郾城区、源汇区、召陵区等城市近郊鲜果基地,积极引进新品种、新技术,进一步提高产品品质;深入挖掘具有传承基础、规模数量、发展前景的特色手工业,推动具有乡土特色的胡岗农民画、油坊陈陈氏木梳、水车梁剪纸、贾徐王竹编、钮王鸡毛掸子、马店菜刀等传统手工艺品进入更广阔市场,打响乡土品牌;以食尚年华乡村振兴示范带、贾湖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带以及5个市级和美乡村建设先导区为重点,发展休闲农业、乡村康养、乡村民宿、教育研学、特色美食等乡村文旅产业,持续打造“吃、住、行、游、购、娱”要素完备的5条幸福乡村游生态旅游线路;以临颍全国县域流通先进县、舞阳全省县域流通性先进县为引领,持续完善乡镇商业设施,推动快递企业进一步驻村设点,并依托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金字招牌,推进供销合作社公共型农产品冷链物流骨干网络建设,鼓励电商平台、直播团队打造特色产品直播基地。
《方案》还围绕全市15个富民产业链,明确了具体的责任单位和工作目标,提出了具体措施和工作推进机制。
漯河日报全媒体记者 郭勇睿
校对 李 鑫
统筹 周鹤琦
审读 李 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