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一线 | 干群同心 抗旱保苗

7月16日,记者走进召陵区召陵镇西皋西村的一处农田,看到一个个蝶形地插微喷整齐排列在田间,地上一条条黑色滴灌带仿佛纵横在土地上的“毛细血管”。这些蝶形地插微喷与智能控制系统相连。其独特的360度旋转设计,可使喷洒范围直径达到6米,且喷水细腻均匀。
召陵区达丰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赛磊高告诉记者,铺设蝶形地插微喷是为了应对干旱天气,并做好抗大旱、抗长旱的准备。相比于其他灌溉方式,这种方式既省时又省力,且喷水比较均匀,不受风力影响,渗得快,农作物吸收也好,能节水50%。“前一阵浇水时,人员不足、机器不够。我们在河南农机云平台和召陵区农机社会化服务联盟(以下简称召陵农机联盟)微信群发布信息的当天,召陵农机联盟理事长谢国兵立刻安排7名工作人员带着4台桁架式喷灌机紧急驰援。”赛磊高说。
召陵区农机社会化服务联盟成立于2024年4月,全区有40多家农机合作社、家庭农场加入,整合农资供应、农机作业、技术推广应用等,搭建交流平台,拓宽经营范围,推动资源共享,解决农机服务“最后一公里”难题。谢国兵说,眼下正是秋作物需要大水大肥的时候。为了秋作物能早一天浇上水、肥料跟得上,联盟成员单位有效调度、互帮互助,工作人员昼夜不歇、换班工作,积极奋战在抗旱一线。
在召陵区召陵镇后油李村,种粮大户李久明正用新买的绞盘式喷灌机在地头浇水。“现在浇水很方便,喷灌浇水均匀。”李久明说,绞盘式喷灌机设置好程序后就不用一直在地里守着了,一台机器一天一夜可以浇30多亩地。用水管浇地则需要有人一直守着,一台机器一天最多浇5亩地。
“你的这台喷灌机是什么时间购置的?使用过程中有没有问题?”当天,召陵区农业机械技术中心工作人员来到田间,为李久明办理农机购置补贴核验,在认真核对购机人、机具编号、铭牌、产品合格证等信息后,提醒李久明安全操作,做好机械保养。
“目前玉米的生长已进入喇叭口期,正是需要大水大肥的时候,持续干旱将降低结实率,影响产量。”召陵区农业机械技术中心相关负责人说,为保障秋粮安全,该中心提前谋划,多措并举,积极应对旱情。与农机经销企业建立联动机制,保障机具供应充足;动员农机合作社和农机大户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不等不靠,利用高性能灌溉机具,应浇尽浇、能浇快浇,满足秋作物水肥需求;督导区域农机服务中心和应急作业队就近服务,提高抗旱效率;深入田间地头开展灌溉和预防病虫害技术指导,科学精准施策,最大限度减少旱情影响。
漯河日报全媒体记者 孙 震
校对 李 鑫
统筹 周鹤琦
审读 李 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