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漯河名城网 > 社会

奋进沙澧 出彩画卷 ——“两高四着力”的漯河实践

小号 默认 大号
2025-07-25 来源:

时间刻度,亦是奋斗标尺。

“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漯河市交出高质量发展亮丽答卷:作为首家中国食品名城,漯河市食品产业规模超2500亿元;生产总值增速在连续四年保持全省前两位的基础上,上半年增长7.3%;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5月19日至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强调,着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和农业强省,着力改善民生、加强社会治理,着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着力推动文化繁荣兴盛,以高质量发展和高效能治理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

3月2日,省委书记刘宁调研漯河食品产业发展、文化遗产保护等工作时指出,要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在扩大高水平开放上求突破,在创造高品质生活上树标杆,在实施高效能治理上建模式,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河南篇章贡献漯河力量。

经济实力持续增强,对外开放持续深化,民生保障扎实有力,社会治理稳步推进……230多万漯河人民攻坚克难、团结奋斗,让宏伟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

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

加快构建以新质生产力为先导、食品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一个省食品实验室,成就国内食品行业风向标佳话。

中原食品实验室一楼大厅,一个个研发成果摆满展示墙。每个新产品的背后,都有一个潜心科研、助企成长的动人故事。

2023年11月10日,中原食品实验室科研团队前往临颍少康酒厂,就豫酒振兴项目落地事宜进行考察,提出“科学家酒”概念,并组建酿酒工程科研团队;11月28日,中原食品实验室临颍少康酒厂酿造中试基地签约;12月23日,中原食品实验室酿造中试基地挂牌。2024年,中原食品实验室、漯河市国有资本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临颍少康酒厂共同成立河南乐荷酒业有限公司。2024年9月,在经过10个月粮食优选、酒曲精制和酿酒工艺等方面创新融合后,科学家酒·乐荷酒秋酿正式开启。

如今,中原食品实验室已会聚14名院士,29名长江学者、国家杰青,300多名科研人员等一大批全国食品领域顶尖科学家,入驻联合实验室10个、协同创新中心26个,与韩国高丽大学、路易达孚集团、正大集团共建“国际联合实验室”。

洞察时与势——

向外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向内看,国内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发展前景向好,同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高质量发展蓝图何以成现实?漯河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

聚焦创新“特点”,抓住质优“关键”,把握先进生产力“本质”,因地制宜把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大健康观理念融合贯穿于发展新质生产力全过程,加快构建以新质生产力为先导、食品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以中原食品实验室为核心,营造更优生态,集聚高端人才,推动机制创新,加速成果转化,让全国食品创新高地新优势成为漯河高质量发展新胜势……市委主要领导多次举旗定向、谋篇布局,指引全市高质量发展破浪向前。

统筹质与量——

2023年,中誉宠物食品营收4亿元;2024年,中誉宠物食品同行业出口值河南省第一;2025年,随着二期、三期生产基地投产,其鲜肉烘焙粮年产能将突破3万吨,膨化粮达5万吨,年营收目标直指10亿元……“十四五”以来,漯河宠物食品产业加速奔跑。

亮眼成绩,得益于新发展理念指引:中誉宠物食品紧临双汇集团厂区,冷鲜鸡胸肉等原料“一出厂门即进车间”,供应链成本较同行降低15%。依托漯河成熟的食品产业生态,中誉宠物食品确定了“鲜肉专家”的差异化定位,精准击中年轻宠物爱好者对“天然营养”的极致追求。

把握稳与进——

2021年至2024年,生产总值增速连续四年居全省前两位,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与评价连续四年居全省前三位……进入“十四五”,漯河经济不断迈上新台阶。

事非经过不知难。面对疫情冲击,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寻求最优增长路径;面对洪涝考验,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统筹发展和安全,去年粮食总产187.74万吨,高标准农田达240.3万亩,占耕地总面积87.3%……在风雨洗礼中成长,在历经考验中壮大,我市经济顶住了压力、扩大了规模、提升了质量。

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

一个港口,喜看水运复兴。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沙澧河上游拦河闸相继建成,曾经辉煌的“水旱码头”断航。直至2019年7月,漯河港正式开港运营,设计年吞吐能力460万吨,规划11个(一期已建成9个)泊位。

微信截图_20250725083440.png

通过港口运输的货物种类包含建材、粮食、化工原料、煤炭等,货物集散覆盖河南、安徽、山西、陕西、内蒙古、新疆以及长三角、长江经济带等,业务范围辐射全国二十多个重要港口。上半年,已实现吞吐量162.25万吨,同比增长58.46%。

“两粒糖”,叫响全球市场。

中大恒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D-阿洛酮糖成为市场新宠。去年5月,总投资3亿元、年产1万吨D-阿洛酮糖的生产线正式投产,填补了我市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的空白。短短一年时间,数千吨产品成功出口美国、日本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河南益恒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建成国内首条乳糖制塔格糖的全自动化生产线,与乐百氏共同研发的添加了塔格糖的轻乳茶、AD钙奶等4款产品畅销多个国家。

上半年,漯河市出口食品总额3.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7.8%;出口值居全省第六位,较去年同期上升三位。

中国香港、马来西亚、阿根廷等成为漯河食品出口的主要市场。漯河对东盟国家出口食品6541.6万元,增长50.4%;对RCEP国家出口食品11231.2万元,增长32.1%。

为推动食品“出海”持续增速,漯河市大力实施出口食品企业“三个一”工程,培育潜力企业尽快实现出口,扶持规模企业扩大规模,帮助优势企业提升产品附加值;持续释放RCEP原产地政策红利,积极帮助企业开拓东盟、RCEP、“一带一路”等新兴市场。

在河南省南街村(集团)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包装精美的巧克力棒正缓缓走下生产线,等待装箱运走。公司贸易部部长李卫民告诉记者,今年以来,公司的产品已出口英国、南非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围绕由“国人厨房”向“世人餐桌”迭代升级,漯河市建立重点企业清单和拟培育企业清单,精选美国拉斯维加斯面食展、英国伦敦国际食品展等15个重点食品展会,组织南街村食品、中誉宠物食品等企业参展,助力企业海外拓市场、抢订单。

在实施高效能治理上建模式

深化运用“党建+网格+大数据”,构建“六情直通、四级响应”闭环落实机制

2007年,退休老干部赵国锁等几位老党员,在召陵区漓江路社区穿上了第一件红马甲,成立了“天桥义工”志愿服务队。

十几年来,这支队伍从最初的17人壮大到276人,带动了4000多名社区志愿者,累计开展活动3万多场次。

如今,22支特色志愿服务团队在召陵区街头巷尾服务群众:“妈妈团”关怀邻里、“文艺轻骑兵”送欢乐、“大爷帮帮团”调解矛盾、“小杰听您说”倾听心声……

高效能治理,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

漯河市锚定“两高四着力”,深化运用“党建+网格+大数据”模式,突出抓好“五基四化”和16项专项攻坚行动,构建“六情直通、四级响应”闭环落实等机制,高效能治理取得新的成效。

基层党组织如何建强?一套“组合拳”有力打出来。

市委书记逐县区(功能区)调研指导,对发展定位再校准;全覆盖召开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座谈会,以换届为契机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书记;开展“三结合”示范乡镇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在基层落实。

开展“党建体检”逐村行,常态化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选派301名驻村书记,推动4.5万名在职党员冲锋在应急处突、矛盾调解最前沿。实施新兴领域“两个覆盖”攻坚,围绕“11+8”产业链加强党建工作,非公企业党组织应建尽建率99.6%,居全省第一位。

风险如何防范化解?一场攻坚战悄然打响。

针对政府债务风险和历史遗留问题——统筹推进清理高负债、高成本、高利率、高闲置率、高安置过渡费“五高”问题,上半年化解债务16.6亿元,压降国有企业高利率债务156笔,节约利息2.5亿元,盘活闲置厂房53.4万平方米,经验做法被国务院办公厅专刊推介。

针对房屋征迁安置问题——以小李庄征迁项目为切口破题,坚持“政府主导推动、追讨不当得利、优先安置群众、依法分类处理”,彻底解决193户十年安置难题,妥善处置了关联的45件经济司法案件风险,推动由“个案办理”到“类案治理”的延伸,带动全市房地产去库存17个项目363套存量房,1333户成功安置,近1万户拿到不动产证……

格中有为怎样实现?全市“一盘棋”系统联动。

整合党建、政法、城管、信访、应急管理等网格,划定居民网格7971个、专属网格2711个,建立完善网格党组织,形成与基层党建体系相贯通、与区域化党建相适应的网格体系。组建2.8万人的“一长+多专+N兼”网格员队伍,推动24个部门人员、资源、服务全面下沉,引导1457支志愿服务队和“五老”人员、物业管家等参与治理,分类建立网格事项清单、负面清单和网格员职责清单。

发挥网格员“五大员”作用,开展“巡格走访、幸福满格”行动,通过“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协同处置、限时办理,确保一般问题格内解决,复杂问题逐级上报,上半年办理群众大事小情3.6万件。

聚焦“全局、重大、紧急、敏感”的社情、民情、舆情、警情、访情、急情“六情”事项,市、县、乡、村四级书记“每天过一遍”,重大敏感问题当日提级交办,疑难复杂问题每周例会研判,每月评估完成情况、复盘典型案例,形成马上办、有效解、事后评机制。4月以来,市、县两级书记交办重要问题192个,按时办结率达96%。

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

从夜空中俯瞰沙澧河,你会发现,这个旖旎迷人的风景带已悄然变成了火热的经济带。

十里灯廊将两河四岸装点得流光溢彩,花灯游船不时在河面悠然划过,千机飞“只有漯河”闪转腾挪出的不同造型点亮城市夜空……沙澧河风景如画、游人如织。

漯河市委、市政府立足实际创新创造,在沙澧两河四岸添绿布景、精心规划,先后推出十里灯廊、花灯游船、千机飞“只有漯河”无人机表演等新的文旅项目,实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完美融合。

沙澧河风景区沿岸古迹荟萃、风光旖旎、商肆比肩,历史和美景在画舫凌波中静静荡漾。金沙滩、银滩乐园等处,各种游乐设施、美食等聚人更留人,让游客看景变入景,享受沉浸式旅游带来的快乐。

贯通了太行山路、祁山路、嵩山路、黄山路的淮河路上,每到傍晚,两旁的餐饮店内觥筹交错、食客云集。

“没有打通前,我们出行只能绕道几百米走到黄河路上,十分不便。”市民刘先生告诉记者,2023年底,一条长770多米、宽30米,双向四车道的“坦途”正式通车。

高品质生活,是幸福之城的重要体现。

漯河市委、市政府把民生“关键小事”作为“头等大事”,于群众生活的细微处,触摸民生的本质。一批标志性、引领性、支撑性民生项目落地见效,持续擦亮民生底色,提升幸福成色。

在漯河高中新校区,工人正在为绿草和树木浇水。香樟树、银杏树、桂花树、樱花树、梅花树等十几种树木,将确保校园四季有花、风景各异。

在市养老产业综合服务园,康复医院、养老护理实训中心、适老化产品研发推广中心、膳食配餐中心、介入式养老公寓等正在加紧建设。该园区还规划了康养护理学院、社区老年大学等。

在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召陵校区,教学实训楼、大学生活动中心、学生宿舍楼等建设正酣,工人们抢抓黄金工期,加班加点赶进度。

去年,我市全年财政民生支出177.7亿元,占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65.9%;把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居全省第六位,8条国省控河流水质稳定达标,土壤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城镇新增就业3.7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1万人,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12项省定、20项市定民生实事圆满完成。

收官之年,各项发展任务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漯河市将以时不我待的精神狠抓落实,用改革创新的办法破解难题,汇聚促发展、强治理、惠民生的强大合力,用实实在在的业绩展现新作为、开创新局面,为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作出更大漯河贡献。


文/漯河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晓甫

图/漯河日报全媒体记者 焦海洋

校对 谢明芮

统筹 周鹤琦

审读 李胜

版权声明:未经漯河日报书面正式授权,谢绝任何媒体、自媒体以任何形式转载、摘编漯河名城网原创稿件,违者必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举报电话(0395)5616809
关注我们

    漯河发布客户端

    漯河名城网

    漯河日报抖音号

    漯河日报教育新闻部微信

    漯河日报快手号

    漯河日报人民号

    漯河日报社健康事业部微信

    漯河日报社微公益

    漯河日报社小记者微信

    漯河日报视频号

    漯河日报头条号

    漯河日报微博

    漯河日报微信

    漯河手机报微信

    漯河微地产

    漯河小城生活微信公众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豫ICP备05015908号

豫公网安备 41110302000005号

© 2002-2018 漯河名城网(www.lhrb.com.cn)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漯河名城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