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1231”工作法 构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格局 ——市委政法委“双报到”实践探索

建设“五星”支部是市委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的重要举措,也是全市各级机关抓基层强基础、打造模范机关的重要抓手。我市各级机关在建设“五星”支部工作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践行“两高四着力”,在努力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牢记职责,积极聚焦中心工作,为全局工作聚力,主动融入发展大局,强化协同,实施联动,推动机关党建与乡村振兴、“双承诺、双结对、双报到”、“万人助万企”及“三新”组织党建等重点工作同频共振、互融互促,取得了一定成效。即日起,市委直属机关工委在本报开设《机关“五星”支部建设》专栏,宣传报道市直机关各部门建设“五星”支部的优秀案例和典型做法,以促进各级机关党组织互鉴交流、互学共进,在持续深化“五星”支部建设中,把好经验好做法转化为更大的工作成效。
清晨的社区广场上,政法干警为老人讲解反诈知识;帮扶村的田埂上,党员干部倾听群众诉求;信访接待室的灯光下,积案化解专班人员推敲调解方案……这一幕幕生动场景,是市委政法委将党建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鲜活注脚。
近年来,市委政法委以“党建红”引领“治理优”,创新提出“1231”工作法,以“双报到”作为推动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的重要纽带,让党旗在基层治理的最前沿飘扬。
一个堡垒
提升组织“引领力”
市委政法委紧扣“党建领航强根基、‘五星’创建促服务”主线,创新打造“党建+”四大工程,推动政法工作提质增效。
推动“党建+安全稳定”工作走深走实,常态化开展“防风险、守底线”护航行动,采取县级领导包案、政法委书记与公检法“三长”分包核查调度机制,以“政治过硬星”护航安全稳定。
健全“党建+平安建设”一体推进机制,建立“六情直通、四级响应”机制,推动“1+1”调度研判与涉稳风险管控、安全稳定周例会机制衔接形成合力,实现联防联处,以“担当作为星”探索基层高效能治理模式。
提升“党建+法治护航”工作实效,创新“党委领导、联席协同、案件监管”执法监督机制,开展涉法涉诉积案化解、扫黑除恶线索“回头看”,以“为民服务星”提升群众满意度。
推动“党建+队伍建设”工作提质增效,构建“学、练、战”一体化培养链条,组织党员干部在学习教育中筑牢根基,在巡视巡察中历练,在维稳一线攻坚、乡村振兴中增长才干,以“廉洁守法星”“支部过硬星”引领政法铁军建设。
两个作用
壮大服务“后备军”
“张阿姨,您咨询的退休问题我来帮您解答。”7月10日,党员田林在社区完成一项党员“接单”任务。这是市委政法委开展“双报到”工作的一个场景。
市委政法委创新构建“党委统筹—支部落实—党员示范”三级联动机制,提升“双报到”质效,打造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漯河政法样板。
建立“1+5+N”责任体系,即1个党委牵头、5个党支部落实、N名党员参与,健全上下贯通的组织体系。3年来,开展走访30余次、共建活动80余场。55名党员全员下沉社区,认领110个服务岗位,在“亮身份、践承诺、比服务”活动中,推行“居民点单、社区派单、党员接单”服务模式,常态化开展法律咨询、矛盾调解等活动。
三招联动
奏响平安“协奏曲”
聚焦社区平安建设,市委政法委创新建立“普法宣传+平安共建+矛盾化解”三招联动机制,推动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在普法宣传方面,近两年共举办专题咨询30余场,发放宣传手册1000余份,让法律知识“飞入寻常百姓家”。
平安共建工作中,联合公安、司法等部门开展“平安进万家”系列活动。特别关注“一老一小”群体,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二十余场,惠及群众3万余人次。
矛盾化解方面,培育“民情夜市”“老懂帮忙团”等特色品牌,组建3支防范化解队,加强风险隐患监测和矛盾纠纷排查,近两年指导社区及时化解矛盾纠纷30余起。
一件实事
架起党群“连心桥”
“盼了好几年,终于住进了新房。”不久前,搬进新家的王先生难掩激动,给市委政法委工作人员打去电话报喜。
这一历时多年、涉及交房逾期、拖欠贷款等多重难题的项目,曾是全市“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的堵点。市委政法委组建党员突击队,构建“市级指导、区委统揽、支部攻坚、党员带头”四级联动机制,通过“小板凳议事会”收集诉求、“红色议事厅”破解难题,最终解决了190余户群众的安置问题,指导县区组建5个谈判小组,安排十余名党员骨干与30多家房企磋商,敲定房源单价、付款模式等关键条款,使2000余套安置房落实到位,展现了政法担当。
漯河日报全媒体记者 薛宏冰
通讯员 刘露涵
校对 谢明芮
统筹 周鹤琦
审读 李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