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看漯河 | 夯基固本谋善治——河南漯河市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观察

从一个软弱涣散、一穷二白的村子,到如今集体经济年收入102万元的富裕村,村党支部获评“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从老旧小区管理难、养老服务供给弱,到“智慧治理+志愿惠民”双轮驱动,形成多元参与、精细服务、数字支撑的“漓江模式”;从农村空巢老人一日三餐无人照看,到其乐融融的“共享食堂”“共享菜园”……在河南省漯河市,一个个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的生动实践正在上演。
基层治理,一头连着千家万户悠悠民生,一头连着党委、政府的初心使命。漯河市用好“党建+网格+大数据”,持续提升基层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以高效能治理新成效有力保障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条主线 党建引领筑牢基层堡垒
日前,漯河市舞阳县辛安镇刘庄村北树荫下,三三两两的村民在辣椒地头休息。不远处,200多亩直供韩国的辣椒正开花挂果,水珠顺着垄上的滴灌带流进植株下的土壤。
刘庄村党支部书记张士兴一边和村委委员刘会生察看辣椒长势,一边跟身后的几个村民交流辣椒的管理技巧。
十来年前的刘庄村,村内道路小坑连大坑、村民之间矛盾多、社会治安差……张士兴刚上任时,一来村内没像样的产业,二来村民之间“老死不相往来”。
对此,刘庄村“两委”班子主动求变、积极应变,带领干部群众北上南下、解放思想、广学经验。
几年后,一座现代化新型建材厂拔地而起,年产50万斤粉条的加工厂每年带来600万元的收入,幸福养老院为孤寡老人提供集中免费供养服务,“共享食堂”每天为刘庄村70岁以上的留守老人免费提供三餐。
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漯河市抓好基层党组织“选育管用”关键环节,使全市1252个村党组织成为促振兴、保平安的“桥头堡”,110个社区党组织成为强治理、优服务的“主心骨”。
源汇区问十乡宋庄村党支部书记李肖科,带领村“两委”班子建大棚、修道路,先后建成高标准蔬菜大棚18座,发展苗圃200余亩,流转土地1100亩。昔日在十里八村穷得出了名的宋庄村,如今成为全市乡村振兴示范引领村、省级美丽乡村。
郾城区龙塔街道金牛社区党支部书记杨草原,建立“网格+青春力量”,积极发挥青年志愿者作用,创设“510”圆桌议事会,32次会议解决106项诉求、83起矛盾,打通服务“最后一米”,彰显基层担当。
漯河市完善党建责任考评机制,在全省率先实施“三结合”示范乡镇(街道)创争评选,连续9年组织开展全市基层党建观摩讲评,强化各级党组织书记大抓基层、大抓支部的使命担当,着力把农村、社区、机关、学校、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战斗堡垒。
一张网络 多元参与共建共治共享
在郾城区孟庙镇五里庙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邻里议事厅、青年夜校、老年食堂等提供行政服务和特色服务,为居民生活带来了便利。
过去,五里庙社区由中村、卓村、李村、后郑4个建制社区组成,4个建制社区各自为政、人心不齐。经组织整合,组建了跨社区的联合党委,将社区“两委”成员纳入统一管理,组建了漯河市首个跨社区联建功能社区,覆盖19个小区、惠及近4万名居民。
如何调动各方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郾城区打破以政府为主导的单一服务供给模式,引入专业性社会组织参与居民自治,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服务场景多元——合理布局五里庙、沙北、南街3个居民综合服务中心,联动打造“邻聚里”社区服务品牌,破立并举推动完整社区试点建设,打造集政务服务、养老、助餐、托育等功能于一体的“15分钟高品质生活圈”。
服务平台多元——前周社区等5个试点社区成立居委会全资控股的市场化社区企业,通过设立创客中心、整合地摊经济等方式,形成“公益+微利+市场”的社区商业,强化社区“自我造血”功能。各试点企业提供保洁、维修、理发等便民服务30多项,实施老年食堂等民生项目二十多个,全年节省社区经费20万元。
服务主体多元——吸纳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商户、网红大V等成为不同类型的“社区合伙人”,打造社区建设共同体,累计开展夏日送清凉、居家助老等公益服务活动150多场,服务群众1.2万多人次。
漯河市坚持“全覆盖、一张网”,全面整合党建、政法、城管、信访、应急等网格,划定城市社区网格884个、农村网格7369个,设置专属网格2264个,做实“多格合一、一格一码”,形成全域覆盖、灵敏高效的“全市一张网”。
网格谁来管?全市组建2.8万人的“网格长+专职网格员+兼职网格员”队伍,推动城管、公安、市场监管、水电气暖等2100多名市、县部门人员全面下沉,引导“五老”人员、物业管家、新就业群体等参与治理,探索使用无人机“空中网格员”,形成“网格+多元力量”治理格局。
人员如何作为?网格员开展“巡格走访、幸福满格”行动,坚持空巢家庭、伤残家庭等必访,设施损坏、环境污染等必报,突发事件、邻里纠纷等必到,通过“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协同处置、限时办理,确保一般问题格内解决、复杂问题逐级上报,打造出漓江路社区“网格+志愿服务”、郾城区“510”圆桌议事会、源汇区“民呼我应96771”工作法等一批特色治理品牌。
问题怎样在格中解决?市、县两级每天梳理涉及全局、重大、紧急、敏感的民情、社情、舆情、警情、访情、急情“六情”事项,研判形成《漯情速报》73期261个事项,直报党政主要、分管负责人连夜调度,同步交办督办属地和部门推动四级响应、分类处置。4月以来,全市共解决群众反映问题3.6万个。
一套机制 高效能治理常态长效
考核评比更简化。按照“考精、考少、考重点”的原则,精简考核指标,修订评价办法,差异化设置关键性指标,实现“一考多用”。全面优化创建示范和评比表彰活动,14个创建示范活动被取消;163个评比表彰活动,除了2023年省批准开展的市级2个、县区4个已按程序备案,其余157个均被取消。
基层权责更清晰。聚焦“减负赋能”关键任务,落实《漯河市村级组织工作事务指导目录》等指导目录文件,规范清理指导目录以外标牌。截至目前,清理不在目录内的村级综合服务设施标识标牌8431个。
干部担当作为更精准。放眼全市干部队伍、专业人员,引进人才,提拔重用的县处级干部中“十大战略”指挥部、“三个一批”项目建设等攻坚一线干部占比85.2%。
漯河市建立市、县、乡、村四级书记抓治理核心责任清单,组织部门牵头分解任务,“四不两直”深入基层检查,把问题“向上汇”与工作“向下沉”有机结合,推动各级干部真懂真用真管。聚焦提升法治化治理能力、智能化治理能力、专业化治理能力,实行“揭榜挂帅”机制、“1+3+N”培训、治理平台演练、现场案例教学,以“头雁领飞”带动“群雁振翅”。
“项目工期缩短了半年,成本也降低了一半。”河南盐津铺子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许亚峰介绍,在漯河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的精心服务下,10天企业就完成了一系列手续的完善。魔芋生产线投产时间从2026年4月提前至今年10月底,预计可增加产值超12亿元。
围绕党建引领、网格运行、防化风险、数智赋能等,漯河市出台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综合评价办法,细化设定评价指标及分值,将评价结果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把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成效作为干部考核评价和选拔任用、职级晋升的重要依据。推行容错纠错负责机制,鼓励党员干部敢闯敢试、大胆创新,蹚出一条切实可行、科学合理的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新路子。(漯河日报记者 张晓甫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王帅杰)
据2025年7月23日《农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