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漯河名城网 > 社会

漯河:多点发力护粮安

小号 默认 大号
2025-08-04 来源:

8月3日,记者在召陵区了解到,该区上下正协同联动、多措并举,全力守护秋粮生长。

8月3日上午,记者在召陵区黄河路沙河大桥东岸边的引沙入黑生态调水一级泵站看到,三台大型水泵正全速运转。“我们通过水泵将沙河水引入汾河、黑河,保障两河的水量充足。”市生态环境局召陵分局党组书记、局长于青霞介绍,面对近期高温少雨天气,他们全力以赴做好生态调水工作,不仅积极筹措资金对泵站进行升级改造,还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加强设备维修保养,及时启用备用泵,将泵站日调水量从10万吨提升至16万吨,保障汾河、黑河下游抗旱用水。

引沙入黑工程的效益在田间地头得到生动体现。在召陵区老窝镇鲍庄村,村民李敬雨和侄子正利用汾河支流枯河的水源,为玉米田浇水。“俺这块地挨着枯河,机器直接从河里抽水,出水快,浇水方便。”李敬雨说,8亩多玉米地,他们两天就能浇一遍。

与李敬雨相比,召陵区四掌柜家庭种植农场负责人陈世华采取的浇灌方式更加省时省力。在万金镇杨庄村的100多亩田地里,陈世华操作着水肥一体机,浇灌套种的玉米、大豆。“抽上来的水先经过滤沙罐和施肥罐,溶解肥料后,通过四个出水阀门分流到田里。”陈世华介绍,他承包了800多亩地,玉米出苗时就铺设了滴灌带。

当天中午,召陵镇西皋西村村民、召陵区达丰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赛磊高的玉米地里,一个个一米多高的喷头正向四周均匀喷水。“这是第四遍浇水了,用的是蝴蝶微喷技术,机器全部启动的话,一天一夜能浇100多亩地。”赛磊高说,这种抗旱技术特别省人工,他承包的2100亩地,浇灌只用了7个人,且人员只用在田里看好喷灌开关就行。

抗旱灌溉,电力保障至关重要。当天上午,记者在万金镇坡于村采访时看到漯河智田未来灌溉服务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正在维修电缆。“接到群众停电反映,我们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抢修。”该公司经理徐克南表示,用电高峰期,他们加大了巡检力度,在每个乡镇成立应急队伍,确保供电设备正常运转。

“针对抗旱浇水时出现的机井水泵损坏等问题,我们实行‘上报—登记—维修’工作机制,组织了两支专业维修队伍,全力保障农户抗旱浇水需求。”万金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刘云飞说。

据了解,召陵区现有耕地面积34.3万亩,其中秋粮种植面积29.14万亩。“我们成立了抗旱保秋专班,专班下设5个技术指导组分包各镇(街道)开展帮扶指导工作。”召陵区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孟祥华表示,他们对全区所有灌溉设施进行拉网式排查,及时修复机井、水泵、电缆、管道等,聘请农田水利设施维护第三方运营公司实行限时抢修,并紧急调配采购80台水泵、500根扬程管,确保故障设备快速修复,全面提升灌溉设施稳定性和供水保障能力。


漯河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玲玲

校对 谢明芮

统筹 周鹤琦

审读 谭艺君

版权声明:未经漯河日报书面正式授权,谢绝任何媒体、自媒体以任何形式转载、摘编漯河名城网原创稿件,违者必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举报电话(0395)5616809
关注我们

    漯河发布客户端

    漯河名城网

    漯河日报抖音号

    漯河日报教育新闻部微信

    漯河日报快手号

    漯河日报人民号

    漯河日报社健康事业部微信

    漯河日报社微公益

    漯河日报社小记者微信

    漯河日报视频号

    漯河日报头条号

    漯河日报微博

    漯河日报微信

    漯河手机报微信

    漯河微地产

    漯河小城生活微信公众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豫ICP备05015908号

豫公网安备 41110302000005号

© 2002-2018 漯河名城网(www.lhrb.com.cn)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漯河名城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