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谢威涛:让农机更智能农活更轻松

8月4日上午10点,在召陵区金土地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谢威涛弓着身子,全神贯注地检修一台大型收割机。谢威涛是召陵区青年镇前谢村人,今年27岁,虽然年纪轻轻,却已是农机领域的行家里手。
“我喜欢研究农机,能用自己学到的技术为农民朋友带来便利,特别开心。”谢威涛说,他大学期间学的是计算机专业,毕业后回到村里,用所学知识为村民解忧。
为了配合做好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每当村民遇到种植方面的难题时,谢威涛都会主动邀请农技老师到田间地头,为村民解疑释惑。
为了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谢威涛将目光投向了互联网。他利用学到的专业知识,帮助村民在网上销售农产品,让优质农产品走出乡村、走向了更广阔的市场。这一举措增加了村民的收入,让大家看到了科技与农业结合的巨大潜力。
2022年对谢威涛和金土地农机专业合作社来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一年,国家后装农机远程运维终端补助试点项目落地漯河。谢威涛和合作社的伙伴肩负重任,前往北京、洛阳学习智能终端安装维修应用技术。学习期间,他白天虚心向专家请教,晚上钻研技术。
“农机远程运维终端系统就像农机的智慧大脑。我们通过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能够实时监测农机的位置、作业面积、作业质量等信息。该系统还支持轨迹回放。”谢威涛告诉记者,收割机机手通过手机APP,能实时了解作业情况,规划最优路线;拖拉机机手在深翻作业时,也能精准把控作业深度。
该项目实施以来,金土地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农机作业效率大幅提升,平均每台收割机作业面积一天从200亩增至250亩、旋耕机作业面积从220亩增至300亩,机手还能获得作业补贴,真正实现了降本增效。
漯河日报全媒体记者 姚晓晓
校对 冼 薇
统筹 周鹤琦
审读 谭艺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