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漯河名城网 > 社会

双狮腾跃 刚柔并济——漯河市首届非遗展演年活动8月第四场展演侧记

小号 默认 大号
2025-08-25 来源:

image.png

image.png

8月23日上午11点,西城区万达广场热闹非凡,漯河市首届非遗展演年活动8月第四场展演在这里举行。

展演在郾城区商桥镇少年舞狮队的《双狮送福》中拉开帷幕。雄狮时而摇头摆尾,时而腾空跳跃,眼神灵动有神。鼓点越来越密,双狮动作愈发矫健,在不大的舞台上闪转腾挪却丝毫不显局促。表演者以精湛技艺赢得观众阵阵掌声。舞台一侧,几名身着传统服饰的乐师,用鼓点指挥狮子做动作,为观众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

image.png

精彩的舞狮表演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

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商桥舞狮起源于清康熙年间。当时,村民为纪念抗金英雄杨再兴,自发成立舞狮会,并将地方拳术、棍法融入舞狮表演,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北派舞狮风格。

“与其他地方舞狮不同,我们的舞狮讲究‘刚柔并济’,既有舞蹈的柔美,又有武术的刚健。”商桥镇少年舞狮队负责人王斐告诉记者,“每个动作都有其武术渊源,比如这个腾跃动作,就来源于传统拳术中的跃起踢腿。”

因深厚的武术底蕴,商桥舞狮在众多舞狮流派中独树一帜,成为漯河人的骄傲。

随后,商桥镇商东村文化合作社的秧歌舞《秧姿焕彩》以欢快的节奏和舒展的舞姿,让现场观众感受到浓浓的生活气息。

商桥镇中心小学舞狮传承社团的小狮子表演《巧狮承欢》充满了童趣。一群少年用俏皮灵活的动作,展现了非遗的勃勃生机。

商桥镇不仅成立了少年舞狮队,还持续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培养了一批批热爱舞狮的青少年非遗传承人。

12岁的刘一帆学习舞狮三个月,已经能熟练地做出飞跃、上头等高难度动作。他高兴地说:“通过舞狮,我掌握了非遗技艺,锻炼了身体,提振了精气神。以后,我要好好练习舞狮,争取把这项非遗技艺更好地传承下去。”

王斐演唱了歌曲《商桥我的家乡》,唱出了对家乡的无限热爱。《民俗双欢》以诙谐、生动的表演,展现了传统民间艺术的独特韵味,让观众忍俊不禁的同时,深深感受到非遗是技艺的传承、文化的延续、生活的艺术。

《灵狮跃顶》表演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双狮登上桌子,完成了一系列高难度动作,让观众叹为观止,充分展现了商桥舞狮“刚柔并济”的艺术特色。

这场精彩的非遗展演让市民感受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展现了非遗的勃勃生机。

漯河日报全媒体记者 齐国霞

校对 李    鑫

统筹 周鹤琦

审核 谭艺君

版权声明:未经漯河日报书面正式授权,谢绝任何媒体、自媒体以任何形式转载、摘编漯河名城网原创稿件,违者必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举报电话(0395)5616809
关注我们

    漯河发布客户端

    漯河名城网

    漯河日报抖音号

    漯河日报教育新闻部微信

    漯河日报快手号

    漯河日报人民号

    漯河日报社健康事业部微信

    漯河日报社微公益

    漯河日报社小记者微信

    漯河日报视频号

    漯河日报头条号

    漯河日报微博

    漯河日报微信

    漯河手机报微信

    漯河微地产

    漯河小城生活微信公众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豫ICP备05015908号

豫公网安备 41110302000005号

© 2002-2018 漯河名城网(www.lhrb.com.cn)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漯河名城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