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一线 | 小霞的秋日巡格路

8月23日午后,烈日炙烤大地,地面热浪蒸腾。舞阳县孟寨镇孟王村第五网格的网格长王小霞背着帆布包准时出门了。帆布包沉甸甸的,里面装着她巡格的“三件宝”:水杯、民情记录本、手机。
“这日头再毒,该走的户也得走到,不然我心里不踏实。”小霞抹了把额头的汗,脚步轻快地拐进了胡同。
“小霞,快来帮我查查低保救助金到账没有?”村民王战红颤巍巍地站在院门口招手,手里攥着一张银行卡。小霞快步上前,掏出民情记录本,在上面认真写下“王战红,低保救助金查询”。随后,她点开手机里的村级职能部门下沉人员名单,联系相关人员协助查询,很快便调出了低保救助金到账明细。
“王哥,您看,这个月的低保救助金几天前就到账了,明细在这儿。”小霞把手机递给他,特意调大了屏幕字体。王战红眯着眼睛凑近屏幕,看清数字后,笑着说:“以前查低保救助金,得骑着三轮车跑十来里地去镇上,遇上人多还得排队。现在真好,你上门就给查好了。这网格真是帮老百姓解决了不少问题!”
处理这样的事情在小霞的巡格日常里是常态。孟王村按照“规模适度、无缝覆盖”的原则,划分出8个农村网格、1个专属网格,组建“一格多员”的服务队——8名网格长带领16名网格员,把服务触角延伸到全村434户1561人的家门口。
小霞负责的第五网格,涵盖73户村民。她的民情记录本上密密麻麻记着工作内容:“张半来,咨询地款到账问题。”“徐凤霞,68岁,家庭病人较多,需要重点关注。”“介玉春,种粮大户,需要提醒农业保险续保。”……“这些事看着小,可都是村民的心头事,处理起来不能马虎。”小霞对记者说。
不知不觉间,日头西斜,澧河岸边的风渐渐凉了。这时,小霞的手机又响了,是村民王大娘打来的,她说家里的水龙头坏了。小霞立刻拿起帆布包往电动车旁走:“王大娘,别急!我这就过去。”在一次次的巡格中,小霞民情记录本里的内容越来越多。这些看似琐碎的记录,正是孟王村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生动实践。村里构建的“线上治理+线下服务”体系,实现了基层治理“指尖办”与民生服务“零时差”。这便是村民幸福满格的密码。
如今的孟王村,不仅有高效的网格服务,还有蓬勃发展的产业:300亩香菇种植基地里,村民们忙着浇水;村里坑塘、屋顶上的光伏发电板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每年能为村集体增加收入二十余万元;党群服务中心广场上,健身器材一应俱全,傍晚时分,老人们坐在长廊下拉家常,孩子们在一旁追逐嬉戏,其乐融融。
“下一步,我们要继续完善网格服务,细化‘一格多员’职责分工,同时扩大香菇种植规模,探索光伏产业延伸项目,让每一位村民都能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让大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孟王村党支部书记孟留记说。
漯河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宜书
校对 冼 薇
统筹 周鹤琦
审核 谭艺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