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汇区:科普赋能基层高效能治理

“我听过咱们社区举行的反诈知识讲座,一接通电话,听他们的话术,就明白是个诈骗电话,我直接就把电话挂断了。你也得注意呀,别被骗子忽悠了。”9月1日,家住源汇区马路街街道交通路社区的王凤莲向邻居提醒说。王凤莲参加了6月份社区举办的“反诈无死角 安全零距离” 防诈骗知识宣讲活动,对金融专家结合真实案例分享的常见骗局和诈骗手段了然于胸,生活中警惕意识很强,自己也成了社区的义务反诈宣传员。这是源汇区高质量科普工作成效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依托“源汇实践说”党的创新理论宣讲活动,该区以科技工作者为主体,以科普阵地为依托,以品牌活动为抓手,以人才培养为长远之计,精准发力,系统推进,致力提升全民科学素质,以高质量科普工作赋能基层高效能治理。
建强科普阵地。坚持“建管并重、效能优先”,构建起覆盖全域、功能完善的科普阵地网络。推动全区街道科普社区全覆盖,建成5个省级科普社区,购置涵盖健康、科技、法律等领域2万余册图书和40台科普器械,满足居民互动体验需求。社区通过科普活动凝聚居民共识,化解邻里矛盾,通过健康科普提升居民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减轻基层医疗服务压力,让科普阵地成为“聚民心、解民忧”的治理载体。推动嵩山路学校打造省级科技活动特色学校,将科技教育融入“双减”课后服务,既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又缓解家长教育焦虑,以科普服务破解民生痛点,让基层治理更具“获得感”。依托神州鸟园河南省科普教育基地,持续拓展科普研学活动的内容与形式,开展以生态保护、鸟类科普、自然教育为主题的研学实践,实现校内教育与校外实践的有机衔接。构建起社区科普阵地、校园科技教育、校外科普基地为架构的基层科普服务网络,实现科普资源共建共享、科普服务精准送达。
创新科普载体。按照“群众需要什么,就普及什么”的原则,打造“点单式”多元化科普活动体系,提升科普的精准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广泛分类别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针对创新工作需求,举办“中国老科协院士专家报告会”,以高端智力赋能区域创新;针对健康需求,开展“党建引领送健康”进党校、进社区活动,为干部群众普及健康知识;针对企业需求,开展“E起护企 豫你同行”讲座进企业活动,为中小微企业解读政策、传授技术,助力营商环境优化;针对群众需求,开展“社区科普双百工程”和“学雷锋”志愿活动进社区进楼栋活动,为老人讲解防诈骗知识、为家庭普及环保理念。先后举办60余场活动,实现科学知识与民生需求精准对接。
育优科技人才。聚焦青少年群体,以“馆校合作+赛事历练”为路径,构建青年科技人才培育体系,深化科技馆与学校合作,在现有两所省级示范校基础上,推动3所学校申报第二批馆校合作项目,实现科技资源进校园、科学精神入人心;举办“校园科技艺术节”“科普助双减、点亮科学梦”等系列品牌活动,将前沿科技和科普大篷车送进校园,为全区中小学生带去沉浸式科学体验,在动手实践中感受科学魅力,点燃科学梦想;组织参加省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机器人大赛等赛事,让青少年在竞争中提升创新能力、厚植家国情怀。通过系列举措和活动,着力培育一批具有科学素养的青年人才,将人才成长与区域发展深度绑定,为推动全区高质量发展储备“生力军”。
“我们将围绕发展大局,精准把握群众所需所盼,整合优化科普资源,推动人才、技术向基层一线精准输送,让科普既成为提升全民素养的基础工程,也成为激活基层治理、赋能经济发展的动力工程。”区科协主席陈阿丽说。(王会锋 曹宝瑞 苏美丽)
编辑:李慧宇 审读:赵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