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应村 红白理事会破陋习

“以前办婚事,光是流水席就得摆几十桌,花几万元,压力太大了。现在有了红白理事会,简单办仪式、吃顿便饭,省钱又省心。”9月10日,说起村里的变化,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黑龙潭镇老应村的村民连连点赞。近年来,老应村聚焦农村婚丧嫁娶中的攀比炫富、铺张浪费等不良风气,以红白理事会为抓手,大力推进移风易俗工作,让文明新风吹遍村庄每个角落。
“要改陋习,得先有规矩。”老应村早在多年前就成立了红白理事会,成员由村干部、老党员、村民代表组成,还专门出台了红白事操办章程。章程明确规定:红事不找豪华车队、不摆天价宴席,婚宴桌数控制在10桌以内;白事不搭灵棚、不雇吹鼓手,简化治丧流程,倡导绿色祭扫。为让章程落地,红白理事会成员主动当起宣传员和监督员,平时通过村里的大喇叭、微信群及入户走访等方式,分享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的典型案例;谁家办红白事,成员第一时间上门,对照章程帮着制订操办方案,全程跟进,避免铺张。
去年年底,一名村民准备办婚礼,原本计划邀请200多人、摆20桌宴席。红白理事会成员得知后,主动上门沟通:“现在村里都兴简约婚礼。咱把亲戚朋友聚在一起,吃顿家常饭、聊聊天,既热闹又不浪费,还能把省下来的钱用在小家庭的建设上,多划算。”在红白理事会成员的劝说下,这名村民最终将婚宴缩减到8桌,只邀请至亲好友,还取消了豪华婚车,节省了3万多元。
除了切实发挥红白理事会的作用,老应村还完善了“一约四会”(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禁毒禁赌会)制度,将移风易俗内容写入村规民约,定期通过“道德讲堂”表彰文明家庭、节俭模范,让抵制陋习、崇尚文明成为村民的自觉行动。如今的老应村,比阔气的少了、比家风的多了,风气越来越正。
漯河日报全媒体记者 齐国霞
校对 谢明芮
统筹 李 鑫
审核 谭艺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