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评 | 锻造“强磁场” 做大“共赢圈”

■本报评论员
把握发展大势,方能乘势而上。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政策红利与改革红利加速释放,为区域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日前,我市召开的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工作推进会,明确以食品产业率先行动展现担当,正是立足时代机遇作出的精准抉择。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乘势者进,谋势者成。”在区域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唯有敏锐捕捉窗口期、牢牢把握机遇期,将政策利好转化为发展动能,才能在高质量发展赛道上抢占先机、赢得主动,延续全面领先、持续领先的良好态势。
抢占发展先机,根基在于厚植自身优势。我市深耕食品产业多年,已积淀起不可替代的发展底气:生态完善的食品产业集群筑牢产业根基,水陆并行、外联内畅的物流枢纽打通流通脉络,“一小时交通圈”覆盖上亿人口的市场空间蕴含巨大潜力,“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的营商环境则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这些优势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支撑、有机联动的整体,共同构成了漯河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基本盘,为后续的突破发展提供了坚实依托。
释放优势潜能,关键在于开放融合、创新突破。优势的价值不仅在于“守”,还在于“用”与“拓”。漯河当以开放姿态打破地域壁垒,主动对接先进地区的科技、人才、资本资源,推动外部优质要素与本地产业、应用场景深度融合,通过创新平台共建、产业链协同、市场网络共享实现抱团发展。同时,要敢于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上先行先试,以中原食品实验室为依托深化产学研用融合,以漯河港扩容提质构建通江达海大通道,以“双招双引”汇聚发展活水,在主动对接国家战略中塑造开放新优势,让既有优势迭代升级、新兴优势加速形成。
实现跨越发展,落点在于精准施策、抓纲带目。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应以具体行动扎实推进。要聚焦食品产业链群提质,沿着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推动传统食品焕新升级、新兴食品培育壮大、未来食品抢滩布局,构建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要强化创新驱动,推动创新资源共享、人才高地建设、成果转化落地,为产业发展注入智力支撑;要深耕品牌建设与标准引领,既培育自主优质品牌,又以高标准提品质、拓市场,将产业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培育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发展沃土。
从锻造“强磁场”到做大“共赢圈”,漯河以食品产业为支点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践,既是践行“大食物观”的生动探索,也是区域主动服务国家战略的责任担当。沿着这条路坚定前行,我市必将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中贡献更大力量,书写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