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评 | 瞄准大市场塑造开放新优势

■本报评论员
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浪潮中,我市正以“二次创业”的奋进姿态,锚定“五统一、一开放”基本要求,主动融入、积极作为,将区位、产业等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
漯河素以开放创新著称,曾经是全国为数不多的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发展经验厚积,产业特色明显,名企名牌汇聚,“两个高地”建设成效显现。当前我市正在加快推进新时代漯河“二次创业”,迫切需要更多换道超车、换道领跑的机遇,必须强化机遇意识,持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主动对接国家、省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培育多元化开放主体,为塑造开放新优势夯实根基。
以中原食品实验室高能级创新综合体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中原食品实验室围绕营养健康等三大主攻方向,已突破关键技术32项,发布代表性成果45项,转化科技成果73项,成为食品领域“最强大脑”。要围绕大市场实施创新资源开放共享行动,促进创新要素流动,打造全国食品产业技术交易最活跃市场,推动“两个高地”建设积厚成势。要通过与企业联合共建实验室,完善“三新”融合、“企业家出题、科学家答题”等机制,推动多元创新主体深度融合与优化配置,撬动食品产业未来发展。要完善科技资源共享体系,推动科研基础设施、科技人才、研发成果等资源共享,构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
以漯河港扩容提质打造通江达海大通道。加快推进漯河港扩容、航道“四升三”工程、疏港铁路专用线、大宗商品储运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畅通链接长三角地区的物流通道。大力发展“公铁水”多式联运,推动“公转铁”“公转水”,培育多式联运经营主体,推进多式联运“一单制”发展。助力物流转型升级,建设全市智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漯河港智慧管理平台,实现人货仓智能匹配和港口信息化管理,引导物流业向数智化、绿色化方向迈进。
以“双招双引”汇聚人才、承接产业转移。突出招大引强,不断提升招商引资的精准性和实效性;做好人才“引、育、留、用”全链条工作,加快人才与产业、城市发展深度融合。围绕科研设备全面快速投用、科技成果转化快速增值、创新创业生态持续厚积三项重点任务,探索创新机制,畅通“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推动全国食品创新高地和食品创新人才高地更具时代性、示范性与生命力;推动科技创新“顶天立地”、产业创新“强基固本”、金融创新“血脉畅通”,实现“三新”融合无缝对接,激活新质生产力发展动能。
以学标提标贯标定标推动“食品出海”,塑造开放新优势。实施制标贯标补标提标行动,以标准引领产业升级和产品品质提升,打造全国食品标准标杆城市。支持企业将自有标准升级为团体、行业、国家乃至国际标准,加强中原食品实验室对企业制标工作的指导,建立漯河肉制品、休闲食品、营养健康标准体系。以标准领航“食品出海”,提供“一站式”国际标准检测服务,指导企业按“同线同质同标”要求生产内外销产品,开展境外商标注册、专利申请和产品认证。实行最严格的食品安全监管,引导食品企业强化标准化管理,提高食品安全风险管理与标准执行能力。
开放平台与市场主体是对接大市场的重要支撑。要做大做强河南漯河进口肉类指定监管场地、双汇公用型冷链保税仓等开放平台,积极培育对外开放主体,完善全球供应链和售后服务体系。
融入服务大市场,漯河优势突出,潜力无限。让我们以“二次创业”的拼劲,把食品产业这个“小切口”做成统一大市场的“大场景”,以高水平开放促产业合作,为助力做强国内大循环、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