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漯河名城网 > 手机报

“延时办+便民凳+云服务” 2025年漯河市生源地助学贷款受理工作圆满收官

小号 默认 大号
2025-09-20 来源:


image.png

“从手机申请到签订合同只用了十分钟!这笔贷款照亮了我的大学路!”在漯河市源汇区助学贷款服务大厅内,刚办完手续的学生王哲难掩激动地说。2025年8月,随着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受理工作进入高峰,漯河市通过市县区多级联动,以“数字赋能+暖心服务”双向发力,成功开辟助学贷款“高速通道”。

十分钟办结背后的工作创新

数字化赋能成为破题关键。在源汇区服务大厅,“线上预审+线下核验”模式配备4个专窗与6名志愿岗,家长李勇带孩子办理时感叹:“原以为要耗半天,结果十分钟就拿到了贷款合同!”舞阳县通过创新“线上预约+线下闪办”机制,提前分流将现场等待时间压缩超50%,续贷学生足不出户即可完成办理。

针对往年总有学生因APP操作失误反复跑窗口的问题,临颍县资助中心负责人指着服务大厅的流程图解展板介绍:“现在我们用图文拆解18个操作步骤,失误率下降30%。”郾城区同步推出首贷专窗和材料预审制,确保学生“一次过审”。

小细节筑牢民生连心桥

高考期间,漯河市学生资助服务中心精心组织各县区学生资助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分赴各考点开展服务活动。工作人员向考生及家长赠送了特别制作的折扇,扇面上印有资助政策的解读二维码。这份“清凉礼”承载着“送一扇、行一善、传温情”的服务理念,在为广大群众带去夏日清凉的同时,也传递了党和政府对学子的关怀与温暖。此外,考虑到贷款办理高峰期天气酷热,市中心还统一采购了矿泉水,直供各县区办理点,为在现场办理业务的学生、家长以及辛勤工作的工作人员提供了有力的后勤保障,确保服务“清凉”不断线。

八月酷暑中,各县区服务大厅悄然升级:郾城区搭起遮阳棚、增设饮水机,打造清凉等候区;临颍县针对“站立排队”难题,购置百余把便民凳获家长点赞;舞阳县的休息室里,免费打印设备、防暑药品和充电宝更成为特殊群体的“应急补给站”。

针对务工家庭、偏远学子等特殊群体,全市同步开通“绿色通道”。源汇区实施“延时服务至晚8点+周末预约”;舞阳县组建志愿导办队服务超3000名首贷生;郾城区创新设立“诚信签名墙”,30场信用教育覆盖近万人次。

政策春风拂遍城乡角落

“以前觉得贷款手续复杂,直到宣讲团来学校才明白多简单!”临颍县高三学生刘雯受益于该县15场校园宣讲。舞阳县构建“立体宣传网”,2万份宣传材料飞入农家,48个家校群推送政策;源汇区更通过“云直播”实现政策解读零时差传递。

漯河市以“数字赋能+暖心服务”双轮驱动,构建起覆盖城乡的助学贷款服务体系。通过“一网通办”打破时空壁垒,以“民需导向”破解办事堵点,用“诚信教育”守护资金安全,借“全域联动”实现政策触达,真正让政策红利转化为青年学子的成长动能。漯河市学生资助服务中心负责人说:“从‘十分钟办结’到‘便民凳上的民心温度’,我们既是政策的执行者,更是将惠民春风吹进千家万户的服务使者。”

随着国家不断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本年度本专科生、研究生最高贷款额分别提至2万元/年、2.5万元/年。一组数据印证成效:2025年全市助学贷款受理量同比增长46.47%,34641.8万元贷款精准惠及21673名寒门学子,创下历史新高。这一趟趟开往梦想的“助学专列”,正在用服务的温度丈量民生的厚度,书写着教育公平的时代答卷。


版权声明:未经漯河日报书面正式授权,谢绝任何媒体、自媒体以任何形式转载、摘编漯河名城网原创稿件,违者必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举报电话(0395)5616809
关注我们

    漯河发布客户端

    漯河名城网

    漯河日报抖音号

    漯河日报教育新闻部微信

    漯河日报快手号

    漯河日报人民号

    漯河日报社健康事业部微信

    漯河日报社微公益

    漯河日报社小记者微信

    漯河日报视频号

    漯河日报头条号

    漯河日报微博

    漯河日报微信

    漯河手机报微信

    漯河微地产

    漯河小城生活微信公众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豫ICP备05015908号

豫公网安备 41110302000005号

© 2002-2018 漯河名城网(www.lhrb.com.cn)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漯河名城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